夏景山口待渡图 局部
《夏景山口待渡图》曾入南宋内府、元内府,后相继为明代项元汴、清代耿昭忠、索额图和清内府收藏,民初被末代皇帝溥仪挟逃出宫,今藏辽宁省博物馆,是一件流传有序的国宝。
《夏景山口待渡图》,绢本浅设色,纵49.8厘米,横329.4厘米,描绘了一派江南夏日的美景。开卷处平沙浅岸,江河横陈,小舟往来其间,山峦叠起,丛林中微露村舍,卷末沙岸延伸,垂柳成行,岸边有待渡者,展现出平远辽阔的江景。全卷用披麻皴加墨点表现山峦林木,画法与故宫所藏的董源《潇湘图》一致,画幅高度亦相同,因而有的鉴赏家认为二者为一卷,后来被人分割,中间有缺损,因而不能连贯。但辽宁博物馆名誉馆长、著名书画鉴定家杨仁恺先生不这么看,他认为此图“自有起迄,首尾完好”,而且《夏景山口待渡》的“具体描绘”要比《潇湘图》复杂得多。
此卷画心无作者款印,但历代鉴定家都认为是董源真迹无疑。比如,元代鉴定家柯九思在卷后题:“右董元夏景山口待渡图真迹,冈峦清润,林木秀润,渔翁游客出没于其间,有自得之意。真神品也。”明代董其昌亦在引首沿用该说法。
董源是五代南唐钟陵(今江西进贤)人,官至南唐北苑副使,又称“董北苑”。他以山水画著称于世,是南宗中坚人物,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对画史的主要贡献,是创造了一种表现江南山水风光的画法和风格。宋代沈括说他“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宋代米芾说他的画“峰峦出没,云雾显晦,不装巧趣,皆得天真;岚色郁苍,枝干劲挺,咸有生意;溪桥渔浦,洲渚掩映,一片江南也”。董源的绘画一方面承传了唐代王维的水墨山水,一方面得自对江南真山水的观察写生,同时他也继承了唐代的另一类传统——以画家李思训为代表的青绿山水传统。所以,宋代美术史家郭若虚说他的“水墨类王维,著色如李思训”。元代美术史家汤垕作了更详细的说明:“董源山水有二种,一样水墨矾头,疏林远树,平远幽深,山石作麻皮皴。一样着色,皴纹甚少,用色陋古,人物多用红青衣,人面亦用粉素者,二种皆佳作也。”有的研究者认为,董氏以青绿为主的作品多属早年风格,以水墨为主的作品则多为晚年风格。
[广告] 作品编号10034321,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行则将至》
鲁叁田作品 / 68×34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