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早年活动的范围基本就在家乡杏子坞方圆百里左右,直到三十五岁以后他才经朋友介绍来到湘潭县城。但就是这次进城,使他得以认识了两个对他事业发展关键性的人物。一个是郭葆生,一个是夏午诒。我们通过上一节谈齐白石早年生活,已经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文化是掌握在士绅手里的。齐白石早年正是因为接触到乡村士绅阶层人物,得到了他们的帮助才增长了学识才干。在齐白石三十五岁以后由乡村进入城市发展,他命里注定般的又遇到了一系列佐助他的人,其中郭葆生、夏午诒就是助他发轫的两位。郭葆生的父亲是位有了作道台资格等待机会任命的准官员,夏午诒是清末曾任江西巡撫夏竹軒的兒子,光緒二十四年戊戌一甲第二名進士(榜眼)。这么说吧,古今一个道理,任你有天大本领,缺少了有社会地位人的帮助则一切成空。而这两位都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不过人家要提携你,你也必须有被提携的因素。齐白石在这时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书画上、作诗上、治印上已经有了值得提携推荐的水准。
齐白石在家乡时曾参加了诗社,在诗社里他认识了一个叫张仲飏的诗友,这位张仲飏曾是个铁匠,但凭着自学,经学根基很不错,诗也作的不错,凭了这些成就,他拜了湘潭的大名士王湘绮为师。王闿运是晚清举人,经学家、文学家,曾任肃顺家庭教师,后入曾国藩幕府。王湘绮在湖南当地名气很大,许多人都想拜在他的名下。在齐白石三十七岁那年,张仲飏拿了齐白石的字、画、诗、印章去让王湘绮评阅。结果得到了王湘绮极高的评价,说齐白石是第二个“寄禅黄先生”。寄禅是宋朝黄庭坚的后裔,出家后号寄禅,在当地很有才名。张仲飏见王湘绮如此评价齐白石,便劝齐白石拜在王湘绮门下。须知,在社会上许多人都是愿意攀龙附凤,因为人们知道苍蝇附着在骐骥尾巴上,就可跟着成为千里蝇!但齐白石不愿意,他希望凭真本领,故此不愿意被别人说自己有附骥之心。但王湘绮却看好齐白石,见齐白石不主动拜自己为师,便以为齐白石或许脾气不同一般。张仲飏便将王湘绮这番意思告诉给了齐白石:“王老师这样地看重你,还不去拜门?人家求都求不到,你难道是招也招不来吗?”于是齐白石便拜在了王湘绮门下,成为了王湘绮的正式弟子。请注意,俗话云,“人的名,树的影”。又云“强将手下无弱兵”。就是说当你有了一定本领后,如果得到一个美好光环的笼罩,得到社会的认知便顺理成章了。齐白石的成功就与这一步有很大关系。当然,一切条件都只是成功的一部分,倘若齐白石只有这个条件而缺少了个人才气,那无疑也是无用的。但是恰恰对于齐白石来说,这个条件就成了他成名路上的阶梯,而缺少了张仲飏这个为他引荐、提醒、督促的好人,我们真不知齐白石缺了这阶梯将意味着什么。
好了,我们上面提到了,张仲飏、郭葆生、夏午诒、王湘绮四个人物,其中张仲飏对齐白石的关爱已经体现出了,其他三个人物就是下文给与齐白石继续提供关爱的人。
转过一年,齐白石三十九岁这年,有人介绍他去湘潭县城内内阁中书李家画像。在地方上,朝廷的官员那是很牛气的。这位李镇藩中书平时对人十分傲慢,但见了齐白石却十分恭敬!原来,王湘绮的内弟蔡枚功也是内阁中书,他知道齐白石是王湘绮的弟子并知道王湘绮对齐白石的评价。于是他对李镇藩说:“国有颜子而不知,深以为耻。”这里蔡枚功将王湘绮比成孔子,把齐白石比成孔子的高徒颜回!在那个时代颜回是圣贤,是读书人追攀向往的境界,能够得到别人如此高的评价,并因此而受到别人的尊重,那心情该当如何?说幸福是否低估了?
[广告] 作品编号10033899,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得财》
鲁叁田作品 / 50×50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