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幕時間:2014年7月12日 下午2點30分
展期:2014-07-12 - 2014-08-03
展覽地點:廣東美術館第1、2、3、4號展廳
(大陸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二沙島煙雨路38號)
「水墨終結者」在指尖上的水墨實驗——《張羽:意念的形式》7月12日—8月3日在廣東美術館展出
文/廣東美術館
7月12日至8月3日,廣東美術館舉辦年度策劃個展《張羽 — 意念的形式》。此次展出張羽的作品由空間、裝置、影像、現成品、平面等綜合形態組成。「意念的形式」是這次展覽的主題。
指印混搭,呈現思想
「指印」是張羽藝術行為的方式,但是張羽的指印行為醉翁之意並不在於指印本身,他將傳統水墨的材料擴展到絲綢、膠片、玻璃、泉水、指甲油等媒材。並將指印行為與影像、宣紙、絲綢、膠片、玻璃等進行混搭,用這些構成作品的媒材元素將想表達的思想立體的、生動地呈現。這就使得作品超越了單純的指印和印痕本身,也使「指印」成為他呈現思想的方法,並且強調對「方法」的研究及探尋。
指印的表達方法首先是對東方文化的思考和理解。張羽的指印裝置作品始終強調某種儀式性,這種儀式性是由兩個方面構成的:一個是不斷重複的摁壓動作造成了身體與媒介的直接觸碰,完成了時間與過程存在的體驗儀式性;一個是指印痕跡在空間中的呈現、與周邊形成的整體性關係所帶來的儀式性。這兩個方面的儀式性都不是刻意設計,而是表達的「方法」使得整體作品與文化的修行概念、儀式渾然一體。但指印作品的儀式性依然不是藝術家表達的目的,他希望通過指印作品的儀式感呈現表達的核心所指——指印行為過程與精神性呈現,希望通過對儀式性的思考和認識,將意念轉換為思想表達,以此進一步聚焦這個世界共同關注的“存在與時間”的問題,表達作為個體的人的生命本身所觸碰到的經驗、體驗。
水墨實驗為何沒有「墨」?
從實驗性來看,張羽指印藝術的修行方式,遠非局囿於作品本身,它已擴展到「水墨藝術在當下文化語境下尋求建構當代價值的新的可能性」,以及涉及到中國當代藝術的當代轉型乃至創新和邊界等一系列問題。即在過去30年水墨實驗的歷史中,其背後的精神文本,歷史中的思想傳統能否解答當代生命所提出來的疑問?儀式化的精神形式是否能幫助我們擺脫荒唐、混亂、腐朽?關注過去30年藝術實驗到底具有什麼歷史意義?這一領域的當代性是指什麼?
對於這些問題,張羽個展《意念的形式》是一個預設的答案。張羽正是以一種現實日常生活的行為邏輯,解構了傳統水墨畫中經典的形式、語言與模式,從而使實驗水墨在當代文化語境中的文化價值獲得了一種體悟和重構。他被譽為「水墨的終結者」,放下毛筆是要放下筆墨已有的形式和規範,直接進入表達的需要。從「棄筆」到「棄墨」,張羽的藝術早就走出了物質意義上「水墨」的限制。他認為材料和筆墨都是第二位的,藝術首先是一個精神探討的手段,討論人性的精神哲學才是藝術要表達的核心。而“水墨”的關鍵在於水墨的精神而並非材料本身。今天,我們有必要從水墨的文化屬性回看水墨的物質屬性,走進水加墨的原態,走進水墨的自然,走進內心的自然,或許水墨的當代性及未來從這裡開始。否則,就算用了墨也不等於就是水墨。
因此,展品中由1000多只白色瓷碗、水、墨汁組成的裝置作品「意念的儀式」追求的就不僅是1000多只瓷碗的視覺衝擊力,更是在視覺的前提下通過形式、通過媒介來呈現思想,這個用視覺衝擊表達的意義所指就是——「水墨不等於水墨畫」。可以說,「張羽—意念的形式」正是以充滿了精神形式的主觀性,在現時歷史中尋找精神的安身立命的根據。
中國當下實驗藝術的視覺樣本
本次展覽藝術的實驗性與廣東美術館致力於積極參與並推動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的學術定位相吻合。廣東美術館一直關注當代藝術家的歷史性表達,而當代實驗水墨恰好成為當下藝術界關注的焦點之一。張羽在八五思潮時期就從事水墨實驗,其作品的實驗性和人文精神拓展了展覽的厚度。廣東美術館不僅呈現出藝術家張羽現在做的作品,也讓觀眾在其中看到藝術家整個30年水墨實驗史的當下表達,並希望這次展覽能為中國當下的實驗藝術提供一個個案的視覺樣本。展覽開幕式上還將首發《藝術做我自己——張羽訪談錄》一書,並於2014年7月13日下午2:30在廣東美術館一樓多功能廳由張羽、朱其進行名為《張羽:意念的形式》的學術講座。
張羽—意念的形式
策 展 人:羅一平
學術主持:朱其
展覽總監:胡震
展覽日期:103年7月12日-8月3日
開 幕 式:7月12日 14:30
座 談 會:7月12日 15:30-17:30
地 點:廣東美術館第1、2、3、4號展廳
地 址:大陸 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二沙島煙雨路38號
講 座:《張羽:意念的形式》
主 講 人:張羽、朱其
日 期:7月13日 14:30
地 點:廣東美術館一樓多功能廳
主辦單位:廣東美術館
支持機構:大象藝術空間館
[广告] 作品编号10034045,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源远流长》
唐道敏作品 / 136×68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