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师站在三尺讲台的黑板前,正在黑板上写着什么,记得那位教师仿佛是戴着眼镜的,是近视眼镜还是老花眼镜?人们仿佛看到了诲人不倦,饱经沧桑,看到了那位老师专注又博大的爱心,便会联想起各自的老师,你不能不湿润地想起.这就是油画《粉笔生涯》。在1984年的全国美展中获得银奖。
我就是从《粉笔生涯》开始认识其作者曹新林的。这个湖南的乡村娃子1964年他24岁时从广州美院油画系毕业后,对毕业分配的要求就是一条,去北方。于是他就来到了黄河之南的河南。如今回忆起他北方情绪的由来,说是因为《红旗谱》。在许昌待了九年,有机会两次下乡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了相当长的时光。然后到郑州,到了黄河之岸。在郑州少年宫办美术班,一办就是12年,有2000多个少年跟随他学习过油画,其中有350多人后来得以在各高等美术院校深造。他的学生中有画家有教授有集团总裁有官员,遍布许多省市,也可谓桃李满天下了。他的《粉笔生涯》,想必与他的这段经历有关。
80年代中期河南省书画院建立之初,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曹新林来画院工作,作副院长兼油画学会会长,后又作院长,这期间,新林在做画院的行政工作之余陆续创作了许多油画。新林钟情于老人,他创作了一系列的老人形象,按时间顺序排列,大体上是:《老农肖像》(1985年)、《呐喊》(1987年)、《晌午》(1988年)、《春雪》(1989年)《黄土地》(1989)、《豫西老农》(1991)、《持白条的老人》(1991)、《褪色的年画》(1992)、《俯视老人》(1992)、《马车夫》(1992)、《在田野上》(1993)、《夕照归途》(1993)、《古柳牧人》(1993)、《倚门老人》(1993)、《读报老人》(1994)、《抬头望柳》(1996)、《冬至》(1997)、《黑土地》(1997)、《划火柴的老人》(2000)、《世纪老人》(2000)。其中受到广泛赞誉的为《马车夫、《抬头望柳》、《世纪老人》等。问曹新林,为什么钟情于画老人形象?新林说,可能是老人比较丰富厚实和凝重吧。
新林的简约回答,可以作为读解他的画风的一把钥匙,这正是他的艺术追求。站在他的新作《世纪老人》前观赏,这位戴着旧皮帽身披褪了色的旧军大衣双手骨骼粗大依然健壮有力的老人,他身后是一片萧疏的冬日树林吧,他张开着胡子拉碴的嘴,是在诉说着什么吗,他直视着你,又仿佛是对你视而不见只是望着你的身后。你会想,这位世纪老人在诉说着什么呢,在望着什么呢?他身后是逝去的岁月,他眼前是未来的时光。你会想,这位世纪老人做过工吧,打过仗吧,如今又回到他的家乡他的土地他的田园了?你会想到的他的坎坷他的奉献,他的忧伤他的欢乐。因观赏者的不同,这位世纪老人会传达出不同的许多生命信息。丰富厚实凝重,都在这里了。
河南的油画家们,关注的钟情的多是乡土多是农民,这与河南的作家们情况大体相似,这恐怕与黄河有关,与河南是个农业大省有关。曹新林是河南油画界的代表性画家之一。他是将黄土地作为调色板的油画家。
好久不见,日前新林来小坐,说说话,就说起6月20日要办个人油画展,准备了100幅,大约只能摆下80幅,是学生们张罗的。又说,拟出一本画册,也是学生们张罗的。学生们真好,就折射出曹老师真好来了。这是学生们对老师的真情的回报。展览选定6月20日开幕,也是学生们的主意,因为那一天是曹老师60周岁的生日,以此庆贺。由此可见,播种龙种并不总是收获跳蚤。新林有福了。又说起当然要从院长的职位上退下来,在60岁到70岁时再画10年,专心致志地画10年。犍牛似地壮实,再画20年也没事。我看着他,不禁喟叹:时光真快,小曹也60岁了?新林憨憨一笑,那笑也丰富厚实凝重并且拙朴。
我这个画外人士,想向新林说句外行话,坚持严谨,防止陷于拘谨,固守写实,不要拒绝写意,或许那未来10年的油画创作就会有一个新境界。以为如何?
(原载《河南日报》2000.6.30)
[广告] 作品编号10031632,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宁静致远|带中华国礼章》
张忠伦作品 / 136×68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