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项元汴 《梵林图》(局部)25.89×86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元 倪瓒 《虞山林壑图轴》 94.6×34.9厘米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拥有秀丽的自然风光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备受文人雅士、巨商大贾的青睐。明末清初,作为与苏州并称江南两大都会之一的杭州,把太湖南端的杭、嘉、湖平原及附近地区的经济联系了起来,杭城经济由此而逐步繁盛。当时杭州“五方辐凑,无窥不售。盖物盛所聚,何必自其地产哉!”特别是夹城巷一带四达之衢,市廛(chán)殷阜,肩摩踵接。城市规模得以不断扩大,内外衙巷绵亘达数十里。杭州水运商路异常密集,全国各地的商品涌向此地,再通过大运河输送到各地……
经济的发达,带动了杭州书画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明末清初,皇家对书画的控制力减弱,大量宫廷书画流入民间,致使私家收藏十分兴盛,杭州逐渐成为当时南方艺术品交易的中心。当时江南地区集中了众多有名的书画鉴藏家,如冯梦祯、汪汝谦、李日华、项元汴、董其昌、汪珂玉等。他们之间交往密切,收藏的古玩书画艺术品颇丰,而杭州密集顺畅的水运商路,使他们的藏品在不同的空间内流通顺畅。
同时市场上还活跃了大批的专职书画交易人,他们是书画市场和鉴藏家之间的中介,到处穿梭游走收购字画,对书画在不同地区的流通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水运商路与周边艺术市场网络的形成
杭州水陆交通十分发达,便于省内外各地往来。自隋大业六年(610年)开凿了京杭大运河后,贯通了北京至杭州的水上交通,杭州成为了大运河南端的终点。运河的开凿使杭州“凡诸路纲运,及贩米客舟,皆由此达于行都”。据统计,明代杭州与域外交通线路至少有15条之多。当时杭城水路商埠主要集中在湖墅、江干两地,货物由水路运到这里集散。
杭州繁荣的艺术市场及发达的水运商路,串连了周边地区的书画市场,从而构成了一个整体的书画交易网络。那么,杭州与徽州、苏州、嘉兴等附近地区的书画市场的关系又是如何的呢?
从地理位置上看,杭、徽素来关系密切。杭、徽为毗邻州府,仅隔一天目山,水路可沿新安江直达杭城。当时“徽州府由严州至杭州水路程”总共750里。
徽州的书画市场有一定的规模,古董商兼书画交易人吴其贞在《书画记》中提起家乡龙宫寺古玩交易场所时说:“余乡八九月,四方古玩皆集售于龙宫寺中。”据吴氏观察,龙宫古刹位于村口,每当“秋月百物萃集,为交易胜地,将颓,输金万余锭新之”。而徽人的古玩藏品更是不计其数。吴氏曾于1639年在溪南吴氏家族观画:“余至溪南借观吴氏玩物,十有二日应接不暇,如走马看花,抑何多也!据(汪)三益曰,吴氏藏物十散其六矣。忆昔我徽之盛,莫如休、款二县,而雅俗之分,在于古玩之有无,故不惜重值争而收入。时四方货玩者闻风奔至,行商于外者搜寻而归,因此所得甚多。”可见徽州地区当年的收藏之盛。
然拥有物产富饶与繁盛书画市场的杭州,自然吸引了众多徽州鉴藏家和富商的到来,其中典型人物就是汪汝谦,他与董其昌和陈继儒为好友,在杭州的鉴藏圈中颇有名望。像这类徽商在杭州有很多,他们在杭州经营包括艺术品在内的多种行业。吴其贞曾在杭州昭庆寺徽人摆摊的书画铺中购买过绘画作品,这一经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有相当数量的徽人在杭州开设艺术品店铺。
除了徽州外,杭州和嘉兴的联系相对更紧密些。嘉兴处于苏、松、杭、嘉、湖等五府的中心,所以文人鉴藏家及古董商来杭州时,嘉兴是必经之地。
[广告] 作品编号10031952,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人生难得几日闲》
鲁叁田作品 / 34×68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