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高台县博物馆藏木马木俑
在甘肃省高台县博物馆的出土文物精品陈列室,一尊东汉时期的木马尤为别致,这尊木马因其造型精美,夸张变形适度,充分反映了东汉时期木雕艺术的技艺。这尊木马马耳远听,鬃毛竖立,前胸微突,马前躯两侧的肌肉和臀部的肌肉用夸张的手法雕成,马尾短而有劲,和写实的马腿、马蹄达到自然天成的效果,马眼和一些大结构均高度概括。与此相呼应的另一尊前秦胡俑牵马人物,雕刻工艺更为简洁,面带微笑的人物和张大嘴巴的木马显得非常和善。另一尊东汉的木牛车,和现实生活中的木车几乎相同,木牛的形体结构也来源于这一带黄牛的形体。
无论前秦木俑还是魏晋木俑,他们的特征都是头部稍作夸张,人物身材高低不等,雕绘结合,色彩大都是墨色、朱砂、花青、赭石等几种。这些魏晋和前秦、西晋的彩绘木构件上的绘画,构图完美,色彩简练,画风淳朴,比例结构写实准确,且简练概括,以墨构线,稍施赭黄、花青或朱砂。而砖板画更为简洁,大多是伏羲、女娲人首蛇身交合,用墨笔画出结构线条,稍施以暖色朱砂和花青。
事死如生的风俗盛行于魏晋时期,人们依照人间房屋建造墓室,在墓室里和陪葬品上绘制精美富丽的图画,图画内容也与人世间的衣食住行一样,期望死者在另一个世界里脱离人世间的烦恼和痛苦,羽化登仙,生活美满,也是当时甘肃河西现实生活的写照。
魏晋帛画的出土,是在上世纪80年代农业生产平整土地过程中。高台骆驼城遗址出土的大量墓葬文书有旌铭、墓志、买地券、衣物疏、儒经著作等形式,这些帛书的出土,再现了五凉时期的世俗文化,填补了正史资料的缺憾。
壁画砖的出土也始于上世纪70年代骆驼城一带农业开发,当时田野文物的保护并未列入议事日程,骆驼城周边住户家中的猪圈墙上都垒有画像砖。这些壁画砖以绘画艺术的手段再现当时的农耕、狩猎与歌舞宴饮。特别是出土于高台骆驼城、许三湾魏晋墓葬的壁画砖,大多一砖一画,一砖一景,独立成幅,构图完整,题材鲜明,画面清晰,内容丰富,数量众多,均以现实生活为背景。其中《朱雀图》用墨笔勾勒,稍施朱砂,是一幅象征吉祥的图画。《羽人图》中两个翅膀和人物形体用线条勾出,赭石色点染。《牧鹿图》用朱砂点染,墨笔勾勒出鹿的形态,牧人站在一边看护,很有生活情趣。特别是《狩猎图》,狩猎者列队前行,人物和马的结构,相互关系精准,色彩简明鲜艳。而《牛耕图》中的二牛抬杠,与当今河西农民的劳动场景一致,人物造型生动,天边的喜鹊表示阳春三月耕种忙的场景。
[广告] 作品编号10033754,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美人图》
鲁叁田作品 / 50×50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