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涛北京的工作室位于环铁将府艺术区,这里曾经因拆迁一事闹得沸沸扬扬,这里基本上都是艺术家的工作室,如今被保留了下来。张小涛说艺术家的韧性太强了,为保住工作室做了许多努力。而这种坚持和韧性正是一个艺术家所应当具备的,在如今这个过于物质化的社会里,学生也被这样的氛围所侵蚀,能够坚持自己的艺术理想的学生越来越少。
1996年,张小涛从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后就分配到西南交通大学教书,当时学艺术出身的人找份工作并不是难事,但是他并不想去做装修、搞设计,“当时所有的人都相信艺术、画画挣不了钱,养不了自己,但是我不相信。我当时在成都每周花100块钱去城南旧书铺买点书,就觉得特别幸福。虽然当老师很清贫,但是特别安静、有时间。”这段教书的日子或许成了一种习惯,多年下来他还是觉得自己喜欢书、喜欢与人交流,即便后来到北京,他还是觉得回去上课也是一种温暖,“教书有时候不是职业,是一种人与人的交往方式。”
四川是一个架上绘画很强大的地区,这里走出的许多画家在国内都还比较有影响,比如罗中立、张晓刚、何多苓、周春芽,一直以来架上绘画都有它自己的脉络。2010年张小涛被调回四川美院建立新媒体艺术系,或许正是为了打破这种区域性。虽然当时油画系的第三工作室也会教授影像及当代艺术的创作,但是后来学校认为有必要成立一个专业,往远点看,这也是大势所趋。3年来各项工作的开展也是困难重重,面对艺术教育张小涛态度很悲观,“但是还是得做,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每个学院都面临不一样的问题,我只是希望能够改变西南地区对当代艺术人才培养的面貌,希望这个方向能出一些好艺术家。”
四川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共分了5个工作室包括摄影工作室、动画工作室、电影和录像工作室、多媒体互动工作室,和新媒体理论工作室。新媒体艺术系没有基础部,学生从一年级就会接触到像当代艺术的创作方法和实践课程,了解摄影、动画、电影、装置、行为等艺术形式,而不仅仅是基础训练,三年级开始分工作室实行导师负责制,四年级一开学就开始投入到毕业创作中去。张小涛还会经常推荐自己的学生参加一些国内、国际上重要的展览,“我认为通过展览和学术研究与他们的课题结合是比较重要的,如果只是在工作室是绝对不行的”,他希望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够提前转换到一个艺术家的身份中去。
现在,当大家都信艺术可以赚钱的时候,张小涛反而不信。“当时所有人都不相信,我们相信那是信念,到今天所有人相信艺术,相信画儿可以换钱的时候,我觉得那不是艺术,那是吃饭,那是生存。我觉得在那个时代,天才的孤独、孤傲,对社会的理解、叛逆都要有一个出口,艺术是我们通往自己的殿堂,要有艺术的情怀。但是今天艺术市场过度繁荣大家都忽略了真正的精神价值才具有价格。”当今天某个艺术家去威尼斯参加个所谓的外围展回来就可以在自己的简历上写上第X届威尼斯双年展参展艺术家,当所有人都有着艺术可以赚钱的集体思维时,我们学院中的学子们也深受其害,这是一个时代的标准。“在教育中,我越教越心寒,觉得没有什么可教的,优秀的孩子不教他也能出来,那些不值得教的,教了也出不来。大多数孩子让我觉得特别悲观,这是我不相信的,我不相信艺术的目标都是这么单一、准确,这么物质化。”
[广告] 作品编号10020619,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祥和》
车厚宾作品 / 68×69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