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象牙狮钮对章
重视石文化的修养,这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还需要说明一下,光靠报纸上宣传,在嘴上喊喊是不够的。很多石界前辈认识到顽石离不开文化,他们对奇石的鉴赏是建立在深厚的理论基础上的,这样才真实可信,有说服力。
吴恭让先生对此提出了四点要求。更感欣慰的是奇石一词出现在了小学语文课本上,贾平凹的《丑石》等文章选进中学语文教材,极大地提高了奇石的认知程度和普及力度,再不是十年前寡人顽石时被人看做疯子的那种局面了。
一、要大力加强普及教育
玩石作为一种兴趣爱好,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人们在休闲时多一份爱好总比少一份爱好强得多,至少让人不感到无聊和落寞。石头虽小,若长久抚之,温故知新,默默对视,情真意切,久而久之,如清泉跌宕,有声有色。又如洪钟大吕,扣人心弦。石头不仅生活在我们的周围,把美带给人间,也给我们的建筑事业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从普通的石头中发现奇石的美,犹如在众多的河蚌和沙粒中发现珍珠一样。因此,奇石的美要靠发现,发现需要内功,及各种知识的吸收和艺术的感染。然而,光有知识,没有艺术眼光也是不行的,没有艺术细胞和无知识的滋养如禾苗缺乏肥沃的土壤,长不出籽粒饱满的果实。不是一概强调顽石必须有文化,对于那些休闲型的人来说,石头只是好看罢了,而对于在石界打拼的人来说,文化是必不可少的营养,也是奇石体现价值的催化剂。有知识和无知识的人顽石是不一样的。一个眼中看到的是金钱,另一个眼中看到的是美。同样在玩石,一个是想变成石头的拥有者,一个是想让石头开口说话;一个是在为堆积石头作无谓的牺牲,一个则是在以石警示、感悟生命的奥妙。它们的区别如同行走在两条线上的两个不同的轨迹,一个被大浪淘沙洗去铅华,一个在奇石的魂灵之间自由游荡。看起来,人人都想玩的石头,并没有那么简单。一旦真正玩起来,就觉得我们的知识水平太有限了,无法认清无限的石头。石头中对美的要求,对哲理的发掘,对诗意的鉴赏,离开哪一门知识,我们都觉得力不从心,无法去欣赏它、感悟它。知识贫乏的人在遇到石头时会显得无可奈何。当初看起来很不错的石头,抱回家,仔细评估,从哲学的、美学的、文学的角度去审视,就显得不够格,不上档次,终究成不了奇石,无人问津,甚至一文不值。从小培养人们在德、智、体、美、劳的教育是大有裨益的,无论你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是人生坚强的后盾。有备才能无患,有能力毕竟不是坏事。
二、善于从朴素中发现美
美是人们的一种感性认识,对于美本身来讲,无所谓美与不美,就好比我们在欣赏一幅画,这种美是人创作出来的,对美的需求人人都有,但认识上的差异,使你所欣赏到的美的事物出现差异。一朵鲜花,喜欢它就会产生美感,不喜欢它,再好也不过是花儿一朵,就好比一块奇石,喜欢它就觉得很美,不喜欢只是石头一块。要善于从朴素的事物中发现美,我们的社会就会显得绚丽多姿。一块画布被画家浓墨重彩的渲染之后,它就身价百倍。一块无用的根柴到了艺术家手中,它就立马有了新的生命,善于根雕技艺的大师正是从别人废弃的柴根中发现美,制作成根艺,成为装点和美化居室的摆设。绘画、雕塑、音乐、舞蹈都在以不同的形式表达美的存在,对于知识掌握的越多,鉴赏能力也就越高。
[广告] 作品编号10031692,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富贵满园》
李子玉作品 / 50×50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