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拍品“议”字一撇与《安素轩石刻》“议”字比对② 台北故宫藏苏轼墨迹中的“轼”与“谨奉”③“苏”字中“禾”一撇对比, 《安素轩石刻》、拍品《功甫帖》、苏书真迹(从左至右,局部)④ 笔画交叉墨色有浓淡:拍品“议”字撇捺局部与冯摹兰亭“随”“每”(用红色圈标出来)⑤ 拍品“奉”与冯摹兰亭“右”字比较⑥ 拍品“功”与冯摹兰亭“知”字比较
⑦ 拍品“奉”下部、“力”与冯摹兰亭“能”字比较
“双钩廓填”之法盛于唐宋,并以精妙著称于史。而到了明清,“双钩廓填”成了坊间制造书法赝品、欺世牟利的主要手段之一。
自从看了《功甫帖》的拥有者刘益谦先生2月18日在北京媒体见面会上所提供的《功甫帖》高清图后,反而使笔者确认了《功甫帖》系“双钩廓填”,试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以求教于方家。
纸太厚不透明是否不能做“双钩廓填”?
“双钩廓填”手法有多种,在碰到纸太厚不透明的情况下照样可“双钩廓填”。办法如下:将双钩底稿(过渡件)置于厚纸之上,再使用竹签或竹笔木笔等按双钩底稿轮廓线依样勾勒一遍,这样,双钩外轮廓线压痕就在厚纸上留了下来。举一例:用圆珠笔在两张重叠纸上画一圆圈,下纸就有清晰的轮廓,所以下纸的厚薄透明与否和能否“双钩廓填”是无关的。
发布会用所谓翁方纲油笺纸双钩本和宣纸墨迹本作比较以此来证明宣纸本《功甫帖》用纸厚,不适合钩摹,这是不恰当的,油笺纸是一种极薄的表面光滑的纸,适用于作伪的双钩底稿(即过渡件)。用油笺纸就是为了向人表明它的双钩身份。
“双钩廓填”是否一定能看到双钩轮廓线?
现举四列:1.用极淡的细线双钩轮廓于纸上,再填墨。2.用影摹手法,将双钩稿本垫于纸之下,在纸上或摹写或钩摹结合。3.用双钩底稿(过渡件)垫于纸上或纸下(视纸张厚薄透明情况),在纸上(或过渡件上)用竹签勾轮廓,在轮廓线内完成填写。4.用炭笔轻描钩线,勾填完成后经装裱碳粉自然洗去脱落。
“双钩廓填”这样的作伪手段,明清以来出现了许多真正的高手,让世人无法看出双钩廓填线是他们的基本功。假如碰到徐邦达先生所言的:“不勾(轮廓线)径自影写”的摹本,我们又到何处去找那双钩轮廓线?
同样像著名的“双钩廓填”本:唐冯承素摹王羲之《兰亭序》里面大部分字是根本看不到双钩线的。
[广告] 作品编号10033766,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禅茶一味》
鲁叁田作品 / 50×50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