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保存有人类历史文化与艺术的结晶,无数游人不惜跋山涉水来到昔日荒芜的沙漠,只为一睹其芳容。然而,众多的参观者摩肩接踵,洞窟选择性开放及洞窟内昏暗的光线,使慕名的参观者们总会带着或多或少的遗憾离开。70年来,敦煌工作者们尽心临摹壁画,使得这些摹制品走出省际大门,甚至走出国门,现在在浙江美术馆开展的“煌煌大观——敦煌艺术展”,无论是对已经去过敦煌,还是心向往之的小伙伴们,都是一大福音。那么,这些壁画的临摹制品是怎样产生的?记者走访了敦煌研究院编辑部主任赵声良博士,说说与敦煌壁画临摹制品相关的事。
画家临摹品比数码印刷品更加有生命力
敦煌壁画以其精美的绘画在全世界享有广泛的赞誉。为了防止人为原因对敦煌壁画的损害,有些洞窟限制游人参观,使参观者带着一些遗憾离开。但是,敦煌临摹品的外展加入,为远方的客人献上敦煌艺术华章视觉的盛宴。3D实境洞窟的还原效果更是使外地的观众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那么,这些精美的临摹壁画是怎样诞生的?敦煌研究院美术所工作人员介绍道,如果做独幅壁画的临摹,首先要根据需要对壁画进行拍摄,制作幻灯片。按现在的技术一般是将画面分割为数块或数十个部分,用数码相机等距等高按秩序拍摄,然后输入电脑拼接合成。再通过幻灯机或投影仪放至原大,再用铅笔按投影呈现的图像将其勾勒到纸面上以备修稿。然后,再将画拿到洞窟中,面对壁画用铅笔对图形进行逐一的修正。这一工作在整个临摹过程中至关重要,是解读壁画、了解时代风格、掌握造型特征、研究绘画技法的重要环节。依据壁画原作所呈现的笔韵气势和线条变化,在已修定好的形象和已确定的铅笔线条上,用毛笔勾勒出符合原作精神面貌的线描稿。为下一步设色打下坚实准确的图像基础。做好这些后,将白纸条粘裱在适中的木质画板上就可以开始作画了。敦煌研究院美术所工作人员介绍道,这样做是因为人工临摹的绘画作品具有绘画性,看起来更加生动,更具生命力。
临摹品或可成依据复原意外消逝壁画
据了解,对于这些临摹品很多历史、考古研究的学者们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了,肯定了其具所拥有的学术研究价值。敦煌研究院编辑部主任赵声良博士认为,文物如同万物一样,都有其自身的寿命。画家临摹的敦煌壁画也同样包含着科研的成果。假如有不可抗拒的力量导致壁画消失的话,借助一定的科学手段,壁画可以通过临摹品得到复原。赵声良说:“敦煌研究院的美术工作者临摹敦煌壁画始于四十年代,壁画临摹的工作一方面是为了在外举办展览,另一方面也有保存壁画的意义。已故敦煌学专家段文杰先生共临摹了380余幅壁画。他提出临摹工作应客观忠实地再现原作风貌,重在精神,即在精细的基础上突出原作总体神韵,绘画技巧不能低于原作水平。这”三原则“也就一直成为敦煌研究院临摹工作中自觉遵守的准则。按真实再现敦煌壁画这个目的,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一直在有计划地临摹数千幅壁画作品,和按原大整窟复制出十来个洞窟。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替代原作的意义。通过临摹保存壁画的副本,假如有不可抗拒的力量导致壁画消失的话,通过临摹品,壁画是可以得到复原的。”
[广告] 作品编号10031632,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宁静致远|带中华国礼章》
张忠伦作品 / 136×68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