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艺术品鉴定是一种认识行为,是在文物艺术品保护与研究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文物艺术品鉴定学是研究这种行为如何发生及其结果的综合性学科。作为一个文物工作者对文物艺术品鉴定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如何、在文物艺术品鉴定中所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以及用怎样的态度和责任心对待每一件文物艺术品,确实是一个值得重视与探讨的问题。年代断定的早了,将会给研究、保护及收藏带来误导,给研究提供不准确的依据,对历史将会带来不确切的推断。年代断定晚了,将会失去一件文物所应有的价值和地位。得不到应有的保护、收藏和利用。所以无论对可移动的文物及艺术品还是对不可移动的文物遗迹的鉴定工作,都是一件很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每个文物工作者和历史学家都应给予高度的重视。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使我们现在见到的许多文物年代不明,其真正价值未能得到揭示和利用,对此我们只有通过研究鉴定,才能判明其年代,确定其价值。
文物在自然和历史的发展变迁中,也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变化,有的甚至难识真面目,给人们认识它的年代与价值造成很大困难。特别是在历史上,一些人出于盈利等不同的目的,采取各种手段制造假古董,鱼目混珠,使人对文物真假难辨,更增加了认识文物的难度。
文物鉴定研究的主要对象,一是可移动文物,即文物藏品、流散(传世)文物,二是部分不可移动文物,即文物遗址遗迹。
对可移动的文物的鉴定难度是比较大的,因自古以来传世文物中就有造假的现象和行为。如在《韩非子·说林正》一篇中就有这样的记载:“齐伐鲁,索谗鼎,鲁以其雁往。齐人曰:‘雁也’。鲁人曰:‘真也。’”此处“雁”即伪也。所以,后来的各历史朝代,均有造假,无论是铜器,瓷器、玉器、金银器、还是书画、石刻、竹木器等内容和种类非常广泛,特别是我们常见的“宣德炉”尤其甚多。文物藏品和流散文物的鉴定,是文物鉴定的重点。博物馆等文物收藏单位的文物藏品,如石器、玉器、陶器、铜器、金器、银器、铁器、铅锡器、瓷器、珐琅器、漆器、竹木器、骨角牙雕、书画、文献等等,都是文物鉴定的主要对象。
对不可移动的文物断代相对比较容易,如对大遗址的断代;在对整个遗址和遗物进行分析,加上与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古文献资料相吻合,大致就可以将此处遗址断定在某一个历史时期了。对墓葬的断代也比较容易。一块原有的墓碑,墓志也许就能说明问题,如果墓室里有文字出土那则是更好的依据。总之时代较晚的墓葬可能会有比墓葬的时代更早的东西,而不可能较早期的墓葬出土较晚期的器物。如九五年在新疆尼雅遗址中1号墓地所出土的丝织品,铜镜、木器、漆器、带勾、金饰等证明这处墓葬无疑是东汉至南北朝时期的墓葬,文物也无疑是这一时期的文物。因为根据沙漠的变迁唐代的尼壤城应该不在此地,宋代以后没有人类在此地活动的记载和遗迹。如果这些文物不是在这一特殊的环境中出土、那就需要认真地去研究了。
文物鉴定的主要内容,包括辨别文物真伪、判明文物年代、评估文物价值和确定文物等级等几个方面。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在鉴定过程中,应辩证对待、综合研究,不可将它们孤立起来。
[广告] 作品编号10030884,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花开富贵》
严雪胜作品 / 135×65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