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周末,59岁的徐宝忠都要到北京的各大古玩市场去转转,不为别的,只为寻找一只帽筒。原来,在他14岁那年,他将爷爷的一对老帽筒偷出来卖。其中,一只帽筒因为品相不好,被留了下来。剩下的那只帽筒卖了十块钱,他用来换了一双球鞋。时隔多年,徐宝忠才知道这对帽筒的珍贵。“真是后悔啊,如果能再遇到我卖掉的那只帽筒,无论多少钱,我都要把它买回来。”
昨天,徐宝忠拿着一只锦盒来到了北京市文物公司。刚进屋,他就向记者展示了一只帽筒。这只帽筒有28厘米高,通体青花装饰,上面描绘有暗八仙的图案,筒身还有镂空。记者仔细观察后发现,从筒口到筒身偏下的位置有一道明显的冲,里面渍满了泥土。“帽筒就是原来搁帽子的摆设。”徐宝忠说,从他记事起,家里就有了帽筒,起初是一对。“帽筒原来是我爷爷的,我们家三代单传,所以爷爷一直和我们住在一起。”
14岁那年,徐宝忠迷上了打乒乓球。每次走过商场的橱窗,看到里面雪白的球鞋,徐宝忠的心就像被什么东西抓了似的。那个时候,一双球鞋要十块钱。这笔钱当时都顶一个人一个月的工资了。徐宝忠说,父母当时每月工资没有节余,而他也不好意思跟爸妈开口要钱买球鞋。
后来,徐宝忠寻思着能不能变卖点值钱的东西换钱买球鞋。琢磨来琢磨去,徐宝忠盯上了爷爷屋子里摆放的那对帽筒。“我听别人说,可以把家里的值钱东西拿到菜市口那边的信托商行卖。”在打听好了地址后,有一天下午,趁着家里没人,徐宝忠蹑手蹑脚地将两只帽筒藏进了书包里,直奔菜市口的一家信托商行而去。 “当时年纪小,怕人家不相信这帽筒是自己的,我就连户口本都一起揣着去了。”徐宝忠说,当时商行的人只留下了那只品相相对完整的帽筒,“这一只因为有冲,就没收。”于是,他欣喜地接过十块钱,背着剩下的那只帽筒回了家。回家后,徐宝忠将这只帽筒小心地放回了原处。拿着钱,他跑到商店,买了双心仪已久的球鞋。
爷爷去世后,剩下的这只帽筒传给了徐宝忠。上班后,徐宝忠在一位喜欢瓷器的同事影响下,也迷上了收藏,这才知道家里这只帽筒的珍贵。“当年爷爷并没有说这帽筒的来历,后来还是我看书,才推出这有可能是清代的老物件。”徐宝忠说回想起当年自己的做法,他后悔极了。“那时年少不懂,现在知道了,想找也晚了。”当年徐宝忠卖帽筒的那家信托商行早就被拆得不见了踪影。于是,徐宝忠只能在北京的各大古玩城里面转,有时他也会跑到琉璃厂转,就盼着哪天能在橱窗里,找到当年被自己偷卖的那只帽筒。
文物专家点评
据北京市文物公司专家谷小崇介绍,徐宝忠先生的这只帽筒虽然器底没有款识,也没有烧制的年代,但从其胎质、青花颜色、绘画风格上看完全符合清代这一时期的特点,属于清代中晚期民窑中的细路精品。
[广告] 作品编号10031632,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宁静致远|带中华国礼章》
张忠伦作品 / 136×68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