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高兴能够跟大家坐一块来探讨文化生活之明清格调,当然了我的题目可能跟这个有关系,也有点儿差别,因为不完全是讲文人的生活,同时也要讲讲书画方面的鉴定、真伪,当然首先是了解作品的真迹是反映了文人的生活的,所以要了解绘画的风格面貌一定要了解他的生活,跟他的生活经历密切地结合起来,你才能看得懂,看得明白。从这个角度来说也可以说是从某一个角度来谈文人生活。从绘画这个角度,当然顺便了解了绘画风格以后,也就对他的真假问题会有一个了解,来掌握怎样来分辨真伪。今天的题目主要是讲明代的吴门四家。明代中期苏州地区出现了四个大家,沈文唐仇,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这四大家对明代画坛影响非常之大,一直到清代。现在很多人也都知道特别是唐伯虎一提妇孺皆知及,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唐伯虎的。
今天我想是这样,今天我想这四家里边抽出两家,沈周、文徵明是属于一个类型的,就是文人画家,纯粹的是以画作为自娱、自己来娱乐的画家,选沈周;唐伯虎跟仇英他们原来也是文人,但是后来就变成了一个卖画为生的职业画家,所以他们是偏向于职业画家类型的。具体的他们的生活情况我就不系统地说了,就是结合绘画来介绍一下。
早期:吸收文人画传统成“细沈”笔法
沈周我们知道他是苏州一个文人世家,但是他们世代都没有做官,一直到沈周的时候也没有做官,但是家里是比较富饶的,所以从事于诗文书画的创作,他和当时一些画家的关系也比较密切,因为沈周的父亲、伯父都能够画画,当然他们学的绘画风格主要是元代的文人画,元四家的东西,沈周这个人生活是比较平静的,也没有大起大浮,家庭也比较富裕,但是他在绘画道路上,他的变化是比较大的,因为他是不断地来探索,所以有人说沈周的绘画风格早期的跟晚期的个性整个都变了,如果你不了解他的早期、中期、晚期的风格,很容易把真的看成假的,把假的看成是真的。所以我们看沈周的绘画一定要了解他的哪个时期创作的。这样我们先了解一下他的早期、中期、晚期风格是什么。这样才能够把握住,因为我想你们大家都是喜欢搞文物的,喜欢收藏的,所以对真假问题应该是要有所了解。沈周《庐山高》
我们说沈周早期是什么时候呢?他应该45岁以前算他的早期,因为他活的很长,活到八十岁,所以45岁以前是早期,这个时候他的风格是什么呢?就像这张画,这件东西叫《庐山高》,是画给他的老师陈宽的,给他祝寿,因为庐山是象征着长寿的这么一个名山了,所以他画了那么一张画,从画面可以来看画得非常复杂,重重叠叠的山,非常复杂的景致,有很多松树,有高山,这些都是象征着长寿的含义,从绘画风格来看这张画画主要是学元代王蒙的,就是元四家之一的,一个是繁复,另外细,非常工细。所以沈周早年我们把它叫“细沈”细笔的沈周,画得非常精细,笔墨也非常复杂多变。
这是第二张,43岁时候画的,那张是41岁画的,这张是43岁画的,我们看画的景致也比较复杂,当然这个画法跟刚才不太一样,这主要是学谁的呢?主要是学五代董源跟巨然的,南方山水画派的,我们看山是显得比较高的,但是山的走势是比较平的,就是一种像土山似的一种形态。只不过体势是比较高重的。这件东西也比较繁复,画得也比较细致,他用了我们把他山水里边有一种叫皴法的,表现山石的体貌跟它的起伏、凹凸的一种技法叫皴,皴法。画不同的山要运用不同的皴法,这张画的山主要是用的披麻皴,就像麻神散开来似的,很长的一条一条的几乎是平行的线条叫披麻皴,他那种皴法能很好地表现山石的比较平缓的趋势,董源、巨然是擅长的,沈周这张画主要是学董源、巨然的,可以看出来他早年的东西是主要吸收了文人的,这样的一种传统。沈周《魏园雅集》
这件东西叫《魏园雅集》,他画的实际上是文人的一个雅集生活,在魏园这个地方,很多朋友在一块聚会,中间很小的亭子下面有一批人,照理说要表现文人雅集应该以人物画为主,多少人参加了,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一般的职业画家画得非常细,把情节画得非常具体,但是沈周他是文人画家,他的重点应不是在表现文人的具体的雅集的环境跟情节,他是从象征性的手法,他突出的是一种非常幽静的环境,非常安静的一个亭子,通过这个环境来衬托,这是一个很清雅的一个活动,而不是重点是表现情节,这样的一种雅集是文人化的。他跟职业画家表现的雅集完全不一样,是带有一种主要是表现意境,表现意趣的这样一幅创作。所以从内容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来,一看就是文人画的一种创作。
[广告] 作品编号10031746,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笑口常开》
李子玉作品 / 45×68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