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专家们羽扇纶巾谈笑间臧否真伪的同时,藏友之间也不乏一些微词。有一部分藏友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因鉴定专家不认可自己的藏品而质疑专家的水平。也有的藏友,明知一件物品真是古物,但专家以博物馆没有这样的东西不予承认,导致其藏品如同“小三”。
在电视上看专家鉴定古玩,绝对是个赏心悦目、增长知识、充满趣味的经历。一件翡翠,专家给你分析玻璃种或冰种,老坑还是新坑;一块石头,给你区分出是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和田黄石的哪一种;一件木雕,能说出东阳木雕,还是泉州木雕;一只明朝的或清朝的青花大罐,分析出那一代瓷胎和青花发色特点;一件铜佛像,分得出是汉传佛教的造像,还是藏传的或泰国造像。好像不论出现什么器物,不论什么造型,只要一经专家法眼,就能认出它的真伪精粗,就能娓娓道来,说出个子午卯酉。而藏家只能瞠目结舌地等待宣判。专家一言之下,这件器物或成为人间罕见的天价珍物,或成为臆造新仿的现代工艺品。总体上看,专家们也确乎是无所不知的博古大家,得到了千万藏家的无限仰望和尊重。
但在专家们羽扇纶巾谈笑间臧否真伪的同时,藏友之间也不乏一些微词。有一部分藏友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因鉴定专家不认可自己的藏品而质疑专家的水平。也有的藏友,明知一件物品真是古物,但专家以博物馆没有这样的东西不予承认,导致其藏品如同“小三”,不能名正言顺地登堂入室,因而对此怨言有加。理智客观看待这种情形,博物馆没有的器物民间不一定没有,反过来也不能以馆藏没有民间有便承认这些皆非仿品。鉴定家多年所见,多为传世或馆藏物件,以这些器物作为标准器衡量。确实会有一些过去出土的物件没有被博物馆征收,散落于民间藏家中。比如红山文化玉器和三星堆文化玉器,刚面世时皆不被鉴定家所识。鉴定专家未见之物,失去了参照和衡量,不予承认也就可以理解了。
在这方面,考古专家们具有更广的接触,对未见之物有更高的接纳度。考古专家们每天与几千年的文物打交道,朝夕面对的都是商周青铜器,春秋战国玉器,汉代陶俑晋代陶器,宋代瓷器。在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与古物共处中,形成了一种对古物的天然嗅觉。他们能从古物的气韵感受它,能从古物的老化状态中断定它。相对于整天沉浸在出土物件氛围中的考古专家们来说,鉴定专家对古物的一些特征未接纳,对一些出土物不接受,或表现出不应有的局限。
针对这一情形,鉴定家们似乎应该与考古专家携手研究器物老化规律,汲取考古专家对文物老化规律的认知。中华民族拥有远不止5000年的历史,过去出土的和传世的器物,未必尽入方家之视线。未来或会有新出土物,也会扩大文物的种类范围。以所见器物作为标准衡量未见器物,方法本身就有局限性。鉴定专家也应研究器物的老化规律,掌握物件在地下环境自然老化的各种表现方式,这样在衡量未见到的器物时,就会多了些判断的依据。不论是历史上哪个朝代的青铜器、玉器、瓷器还是书画,都打有当时的时代烙印,器物经历几千年的埋放,都会呈现出应有的老化表现。它是器物通身构成部分从内到外的统一自然的表现,与新品刻意造作古旧的老皮是决然不同的。只要研究透这个规律,就不至于把真老旧视为做旧,也不会把新高仿断为真品。
鉴定专家借用考古专家的智慧经验,突破原有的标准范围,改变只把见过物件作为标准器鉴定的做法,运用器物老化规律认知进行鉴定,会把鉴定的准确度进一步提高。这样才能扩大对古玩的认定范围,使一些真正的旧物得到应有的承认,其价值能够得到应有的体现。同时,鉴定家把考古专家的认知吸纳到鉴定知识体系中,自身鉴定能力也获得进一步提升。而真正的古物欣然得到承认,新仿的假货被正当否定,自将还收藏界一个公道和清明。因此,全民对古物的认识和鉴藏水平也将提高到新的水平。
[广告] 作品编号10034295,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笑口常开财自来》
鲁叁田作品 / 50×100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