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书室被拆剩门匾?
前日,有本土保育人士向南都反映,清代“耸峦书室”近日悄悄被拆,只剩下门匾。越秀区文广新局文物科回应,书室的门匾和天井处的麻石是文物,会原址保留。其他部分改建加建太多,未列入文物。这次清拆的是危房部分。书室是否要原址复建,相关部门没有正面回应。
耸峦书室位于越秀区中山四路秉仁巷54号,书室的入口大门向西,大门上青石横额阴刻繁体行楷“聳巒書室”,每字约40厘米高。横额的右上首有“光绪十六年秋仲”七字,可推算“耸峦书室”建于1890年;而左下首则刻有“凌彭年”及“菁臣”印,虽然经历百年,但横额上的字迹仍清晰可见。
透过紧锁的木门缝隙可看到,书屋占地100多平方米,现在基本被夷平。书室里的地板铺着不同质地、不同颜色的地砖,可以猜到在书室拆除前至少有10户人居住于此。所幸天井处的麻石依旧完好无缺。
据一位居住在耸峦书室附近的老街坊告诉记者,耸峦书室早已成为危房,是在6月底被拆除的。在解放前,这个书室类似于祠堂,里面还供奉了神像,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书室开始被改建,间隔成多个小房间,还加建了二楼,“住了十几户人。”
耸峦书室属于危房拆除,这点南都记者从书室所在的居委会工作人员口中得到证实。越秀区文广新局文物科科长高旭红告诉记者,耸峦书室除了石匾和天井处麻石外,其他部分改建和加建太多,所以当时第三次文物普查时,专家意见未列入文物,而书室的石匾和天井处麻石是未被改变的原物,属于有保留价值的建筑构件,应在复建时原址保留的。“三普”时主要对建筑现状有记录,不过对其历史信息仍然待查。
知多D
“破四旧”时耸峦书室逃过一劫
清末广州的书室业较发达,但在闹市区保存十分完整的古书室,目前只有极少数几座。
据《大塘街志》记载,大塘街曾有64间祠堂、书院。大塘街辖内早期的祠堂,多以祭祀名人,而非祭祀祖宗。清代,大塘街辖内逐渐增加了用于祭祀祖宗的家祠。乾隆年间,因担心百姓同族聚集谋反,禁止建合族祠。于是人们“多易名为书院,为试馆”。遇到考试之年,各家祠、书院允许全省各地应试的书生中同姓氏之人入住。
耸峦书室门匾上的字为清代有名书画家凌彭年所题。据早年媒体报道,上个世纪“破四旧”时,耸峦书室大门匾额被人用水泥石灰层层遮盖,其后一直不为人所知。直至2004年,大塘街的文化站进行文物调查时才被发现。
[广告] 作品编号10031025,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硕果图》
王建秋作品 / 135×68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