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宗頤教授嚴謹治學,勤奮不懈,數十年來於文學、史學、經學、考古學等各方面的成就極高,在國內外享有盛名,近年來尤以詩書畫藝術創作為有識之士所共讚賞。這並不是偶然興致,或文人筆墨遊戲,而是教授的氣質與胸襟的展示,也是他一生藝術生命的光輝。原來教授自小愛好藝術,七、八歲時便開始習畫,經過十多年的基礎訓練,於山水、人物、花卉畫方面都打下了穩固的根基。此後教授致力於文史等學科的研究和教學,但沒有間斷過從事藝術創作的活動,特別是五十年代末期以來,他更是不離畫筆,把相當一部分精力認真地投注於詩書畫創作的藝術天地。
饒教授的繪畫藝術具有文人畫緣情言志的特質;以情感蕩心靈,以情自我溶鑄,以其主觀情志於詩、書、畫的創作實踐。故其作品有強烈的個性,具有清新、明快、高朗的氣格。是他人品胸次、藝術修養的融匯和結晶,也是他才情的表露。如本畫集所刊登的《黃海虬松》便可一目了然。畫面正中當眼處是筆直的黃山峭壁和橫出的勁松,下紙是通向山上的石徑,用筆著墨於松石,但不渾厚濃重,而山腳石徑則以花青揮寫,線條簡練概括,一種爽朗、明潔的氣質和光明高大的氣概,自然隱映於毫端,給人有清勁挺拔的意趣,和幽美雅秀的感受。北宋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云:「人品既已高矣,氣韻不得不高;氣韻既已高矣,生動不得不至,所謂神之又神而能精焉。」《黃海虬松》之所以給人有深刻的感受,除了顯示教授於繪畫創作有較高的技巧外,特別是洋溢著教授襟度灑落、爽朗高潔的品格。
教授幾十年如一日的學者生活,使他長期以來受著傳統文化的薰陶;不斷從書本上和古人的優良作品中吸取營養,自然胸次開廓,情思淨化。這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使他的詩書畫藝術有著深厚的內蘊,具有拔俗就雅的意識和內在的情意。另一方面教授足跡遍遊亞洲各國,而且講學旅行於歐美各洲,這不但使他有機會從各個博物館等公私收藏的寶庫中,細讀天下名畫,也得以開拓胸襟,擴展眼界,面向自然,收集素材,陶冶性靈,培養情思。董其昌於《畫旨》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和繪畫相結合,成為繪畫創作的素養,是我國文人畫的特質,在書本知識浸潤下可培養作者審美意識與審美情趣,而遊歷卻可激發畫家的創作情思,可借此師法自然,加深生活體驗,並可於山川靈秀的感受中昇華為創作激情。《敦煌石窟》長卷便是教授於西元一九八○年遊歷敦煌回來後,於一九八六年創作的。長卷真切地表現了位於我國甘肅省鳴沙山與三危山坡地的莫高窟景色。敦煌是西北沙漠中的一個綠洲,雖然自古以來都是人口稀疏,但在歷史上、地理上卻是我國進出西域的道口,是歷代文化交流與佛教繁榮興盛的重地;那裡的山,不是堅硬結實的巖石,便是精微的細沙,草木不生,景色別具一格。長卷不但真切而簡括地描繪了敦煌的實地景象,而且也反映著這處佛教勝地清淨空曠的禪機。教授平素對佛學極有研究,此畫可說是教授讀萬卷書和行里裏路相融淨化而激發的成果。教授每到一處講學遊歷,必有他的寫生之作,這些作品可說是文人學者的性靈和情思的激發,不但反映了教授的淵博學識,胸中有道義,也是他鍾山川之秀,而復發其秀於山川。既有個性的表露,又不停留於簡單再現自然的摹寫,顯得可貴。
饒教授以一個篤實的文人學者而於藝術創作中之所以有這麼多精妙的作品,這應該歸結於他的藝術生活中有一股淩駕一切的激情在衝動,並昇華為人感於物,發乎情,物我兩忘的創作情思。這種情思不但表現在詩畫結合上,同時也表現在書畫的結合。這兩種結合,歸根到底也就是他詩書畫緣情本質的結合。教授把詩的情意溶鑄於畫境,使空靈幽美的詩情託付在具體可見的繪畫形象,又把這種情意,以線條韻律節奏的感情,而表現在書法和繪畫造型的筆墨,使詩、書、畫各有特點,各顯其長,又共為協調而相通,在畫面上形成完整渾然一體的藝術境界。如《四時山水:秋》一畫便是確切的畫例。詩書畫有機地構成了畫面的情境,表現了作者心靈真實的完整性,水墨淋漓,以墨帶色,一氣呵成,大有勢不可遏之概。詩情畫意,畫中有書,書中有畫,恣情揮灑,心造虛境,神理湊合,畫面是一幅多麼完整的機體。
在筆墨技法上,教授當然有一個捫索古人傳統技法的歷程,對他影響較深的有元代的黃公望、倪雲林,明代的徐渭和清初的張風、朱耷、弘仁、石濤、石溪、查士標。早年山水畫多仿黃公望、倪雲林風貌,中年後則喜張風和弘仁的用筆。經過了對各家的勤學苦練,晚年則形成了他「以寫帶畫,見筆見墨,落墨連色,色墨相融」的風格。雖用色淡薄而骨氣獨具,有時則以單純的花青,或赭石,連接墨線,顯得簡潔光采。《塞上風雲冊》以拙樸的線條勾畫物象形體,而施以淡墨或花青、赭石,平淡中格外天真自然;《白山冊》則為教授旅遊瑞士白山黑湖心記追寫之作。教授的山水畫以心造境,意自理生,達到神化境界。花鳥畫方面則受徐渭、八大山人、石濤、齊白石等名家的影響較多。如虛靜恬淡、筆墨簡潔的《睡鴨》和《蓮蓬小鳥》等畫,具有八大山人的神意。而《石榴》(一九八七)和《葡萄》墨氣淋漓,灑脫豪放,大有徐渭運墨見精神,落筆有生意的氣派。《荷花》筆墨蘊藉沉著,近似石濤的風貌。其他如《絲瓜》、《棕櫚》、《寒梅燈影》、《掛綠上市》等畫,色墨精練,形神共具,有齊白石的意態。人物畫方面極著力於敦煌白畫下功夫,中鋒行筆,挺勁剛健,神意沉靜,如《供養人》。又曾見其《布袋和尚》等畫,則顯然受石恪、梁楷的影響,人物造型和行筆著墨,都有相近的地方。
饒教授於詩詞書法的造詣極高,夏書枚先生稱:「選堂絕句,本甚精妙,時人多以詩格在半山、白石之間。余謂白石一代詞人,至小詩雖顧盼生姿,終嫌氣弱,選堂峭拔處,白石似不能及;半山詩多議論,雅健處選堂誠得之。」(見《選堂詩詞集》序)白石為宋代姜夔,其詩風格高敻,詞也精深華妙,音節文采,冠絕一世。而半山則為王安石,議論高奇,個性倔強。兩人格調,一偏雅秀,一偏勁健,教授中和,兼而有之,不弱不岐,當有其自得處。
教授的書法具有形體和動態的美感,而這種美感和他源於現實生活中的激情衝動,發而作詩繪畫一樣,有充沛的生活感情,所以他的各體書法都給人有自然美的感受,點畫的書寫,肥瘦適度,顯示出運動的力量和氣勢。由於教授對歷代各名書家有較深的研究,所以書體變化自然,「力屈萬夫,韻高千古」,令人反復觀賞,情味無窮。
一個學識淵博、深邃的著名學者,同時又是一個詩、書、畫極為出色的藝術家,饒宗頤教授是當之無愧的。限於畫冊的篇幅,教授的佳作當然不止這些,但本畫集所刊作品,均經精心挑選,無不精美絕倫,極具特色。谢文勇
[广告] 作品编号10031632,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宁静致远|带中华国礼章》
张忠伦作品 / 136×68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