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以来,墨彩画法分别发展成南北二宗,各有专属皴法,互不相通,难以融合。一直要到明代中期,周臣、唐寅师徒二人出,情况方才为之一变。唐寅(1470-1523)画法出自周臣,能把北宗大斧劈化为小斧劈,再把小斧劈拉长变细,与披麻皴、乱柴皴、折带皴…等南宗皴法,融合一气,能够干笔皴擦,亦能水墨淋漓,笔墨所及,常常化粗犷的北方巉岩,为秀丽的江南水石,于刚阳之中,发挥柔韧之美,为明代画坛仅见。唐寅之后,蓝瑛出线,以“南宗”董、巨、黄、倪的披麻皴为主,融合刚健的斧劈皴,吸收吴派陆包山的锐角造型,形成“武林派”画风,被誉为“浙派殿军”。惜因董其昌重南轻北的画论兴起,披靡明末清初画坛,遂使“浙派”末流,一蹶不振,逐渐衰微,终至声消迹匿。由清初至今,四百年间,画坛尽入华亭牢笼,不出“四王”、“四僧”天下,斧劈画法,顿成绝响。一直要等到溥儒 (1896-1963)出现,承继东村、伯虎,振兴斧劈画法,北宗一脉,方才有了继承发扬之人。
溥儒 山中夜雨后 立轴 设色纸本 94×33 cm
溥儒的新斧劈画法,之所以能一鸣惊人的原因在,二十世纪初期的墨彩画坛,几乎全都笼罩在南宗画法的影响中,再加上金石画派在笔法上的推波助澜,使美学品味有越来越单一化的倾向。明清五百多年来的画坛,从吴门到松江、华亭,从四僧到四王,从扬州到海上,从理论到实践,从笔法到造型,无不以层次皴染的画法,圆厚沉稳的美学为中心,生宣纸大行其道,羊毫笔成为主流,在墨与色的层层积染之下,黄宾虹式的山水风格,已成为集南宗金石派大成的代表。此时,溥儒以狼毫“散笔大小斧劈”与“锐笔长短披麻”,混合“帖学”笔法,更新画学,刚好与黄宾虹式的艺术,产生了强列的对比,开发出来一种新的美学品味,立刻受到很大的欢迎。影响所及,如周怀民(1907-1996),陈少梅(1909-1954)等重要画家,也纷纷在北宗山水上,努力探索。一种新的美学品味,诞生了。
《山中夜雨后》是溥心畬渡海寓台前夕的成熟期的力作,全画写王维:“山中一夜雨,树梢百重泉”诗意,草木茂盛之间,有烟雾升起可观;山谷转折之处,有清泉奔流可听;房舍在可居可游之地安设;人物在门外山岗小径倘佯,万物欣欣向荣,泉声鸟鸣处处,把此诗前两句“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的意境,完全烘托了出来。
在画法上,溥心畬以“散笔小斧劈”与“锐笔短披麻”交互运用,钩染点划斩绝,密不透风又笔笔清楚;设色明丽爽朗,层次厚重又清雅洁净,把北宋“巨碑式”的山水,刻划得绵密繁复,又晶莹剔透,充分了展现了溥画密皴密点,秀雅刚健,玲珑明静的特色。溥心畬这一类的作品,市面流传极少,可谓弥足珍贵。
[广告] 作品编号10031632,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宁静致远|带中华国礼章》
张忠伦作品 / 136×68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