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
山东黄县人,生于北京。自幼受其父亲的熏陶习书法,经过多年修炼,其作品雅俗共赏,透析出曲艺艺术的诙谐与幽默。
姜昆被广为知晓的是一位相声表演艺术家,其实他还是一位造诣颇深的书法家。在荧屏上,姜昆说学逗唱,燃起万家欢乐。而他向《收藏周刊》讲述书法见解时,则锐见迭出,始终保持着冷静严肃的态度,颇似一位大学教授。
“书法书法,书之有法;书不尊法,为之无法无天。”姜昆的诸种思考,对当下书坛无疑有着警醒意义。
如果文化修养不足,相声再往前走就很难了
收藏周刊: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练习书法的?
姜昆:我的父亲姜祖禹是一位书法家,在毛主席纪念堂、天安门城楼等地方都有他的作品。小时候,我就在他的指导下临帖,主要是临欧阳询。但我后来发现,没有尊“二王”(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就去学其他,就很难学好。1965年之后,我就作为知青下乡了,由此一直到2000年,我就比较少拿起毛笔了。
收藏周刊:2000年,又是怎样的契机促使您再续书法情结?
姜昆:首先是工作上的需要。我经常到各地演出,不少人索要签名,如果总是写得歪歪扭扭,那就不好看了。其次,如果知识与文化修养不足,说相声这门艺术再往前走就很难了。而练书法是一个提升修养的好途径。书法与古文、古诗词是分不开的,借此我也陶冶了兴趣,但根本上说,主要是老一辈艺术家对我的感染与促动。
收藏周刊:老一辈艺术家是怎样促使您重拾毛笔的?
姜昆:我在曲艺界乃至整个文化界成名比较早,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就崭露头角了,这就为我结识老一辈艺术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和很多一流的书画家,比如刘海粟、林散之、启功、沈鹏等先生,都是忘年之交,他们的艺术造诣与为人品格深深感动了我,给了我莫大的精神动力。启功先生曾送给我一幅墨宝,上书“姜昆同志指正”,我看到这几个字恨不得找个缝钻进去。先生的谦卑品格,不服不行。
收藏周刊:您现在是否也经常和美术界的朋友交流砚边心得?
姜昆:的确经常和他们交流,比如韩美林先生、范曾先生、张海先生等。他们看到我的作品,对于某些艺术上的不足,会很诚恳地指出来,这让我很感动。
[广告] 作品编号10032103,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吉利图》
吴雅君作品 / 34×68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