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文人墨客素爱“流连于山水之间”,于是有了李白的“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壮阔豪情,亦有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幽深淡泊。
游历山水固然容易令人抒怀,但如何把山河之势融汇心中,再舒心中之逸气使浩淼河山绽现于纸上,则是一番深究学问。这千年来,着墨于山水,那种在纸绢上“咫尺千里之趣”,想必亦倾倒不少艺坛名家。
吴子英,可谓是当今山水画坛中的难得的青年实力派画家,静赏其画,墨势袭人,皴笔、点叶、构屋、渲染,均有古人之沉郁。笔墨间或见云雾缭绕山间,或松间水湍潺潺、渔翁垂钓。 古有道:“诗是无形画,画为不语诗”,今观其画,水墨的层层晕染间,山林水榭当中的诗意、风景,已然静跃于纸上。
在与画家的接触当中,感觉他性情温厚而谦和。同样喜欢行走于山水之间,赞同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念,画家认为:“技法是满足画家对大自然钟爱的一种表现手法,无需执意于工匠式的雕琢,或施以艳俗的色彩赋予纸上。应有古代文人的洒脱,追求似与不似之间,逸笔草草聊以自乐。”
画家这般的艺术修为,自然是离不开本身的天资和笔不辍耕的勤勉,但其中亦得益于其父——著名书画家吴静山的深远影响。前有父亲的熏陶教导,随父遍游名山大川,得以从中“师法自然”、“体察自然”,不断实践自己的艺术创作;后又得到国画大师陆俨少、邓白先生的指导赏识,他的画也日渐彰显出自己而不同于父辈的风格和追求。
国画中形意之变无穷。“论画意形似,见与儿童邻”是文人画里推崇备至的画论,务求着墨间可“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这样的论点影响甚深,但形意之争素来难以道尽。拙见认为,艺术创作当画出自己的风格,意蕴;可师古却不泥古,如石涛所谓“笔墨当随时代”,才是艺术创作者前行的方向。固然画家本人亦同样在这样道路上不倦前行。我相信画家在不久的将来定能开拓出自己另一番天地。
蔡嘉炜
英国莱斯特大学,美术馆画廊研究专业硕士
University of Leicester,UK
MA,Art Museum & Gallery Studies
[广告] 作品编号10031632,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宁静致远|带中华国礼章》
张忠伦作品 / 136×68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