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生活陶瓷是指以陶或瓷为媒介,依靠手工制作的、满足日常生活使用的陶瓷器皿。手工生活陶瓷作为造物活动的物态化体现,以其特有的材料语言和艺术表现深深打动着我们。朴实自然的原始陶器、色彩缤纷的彩陶,以至于后来各窑口所生产的不同质地的、不同风格的瓷器都给人以一种亲切感。这种朴实的自然情怀和亲切感,一方面来取决于生活陶瓷所使用的材料,另一方面是基于制造的指导思想。
手工生活陶瓷的制造与生产在传承着优秀技艺的同时,也将造物的文化与思想积淀下来。制陶艺人在实现器物实用功能的同时,也完成了对器物美的创造,而集实用与审美一体的器物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人的行为与思想。“工艺美能够揭示出社会生活的性质,体现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和美的创造智慧,反映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面貌。所以,工艺美不仅能使人们在美的陶冶中,提高审美趣味,加强美学修养,也能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建树优良的道德品质。它是塑造新的精神风貌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民族文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传统文化日益缺失的当代,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应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在这个过程中,陶艺家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的。
在手工业时代,对于制陶艺人而言,他每天所要做的只是通过劳动换取家庭日常生活所需的生活资料,因此,艺人的劳动与其他工种的劳动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这些产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生活陶瓷随着生活方式、生活理念,以及审美的不断变迁,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着。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作为传统手工艺的陶瓷制造发展又是相对缓慢的。特别是由于受传承关系的制约,手工生活陶瓷的发展难以突破旧有框架。从现在各地所生产的手工生活陶瓷的产品来看,基本是延用以往的造型和装饰。传统的师承关系一方面使传统的制瓷技艺得以继承,另一方面也阻碍了制陶艺人创造性能力的发挥。由于要严格遵守传统技艺的一招一式,艺人们很难跨越既定的模式而有新的突破。但是作为造物活动的手工生活陶瓷的制造,是要不断适应和满足日渐变化着的生活的需要。
由于受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的局限,以及长期所形成的审美意识,制陶艺人很难突破旧有模式而形成新的理念。有时他们也明确地意识到产品要突破旧有的框框,只是找不到突破的创新点,而要做到这一点仅依靠制陶艺人的自身力量是不够的,这就需要陶艺家的参与和实践。“在生活方式已经改变了的今天,仅仅重复过去同样的工作,并要将工作维持下去是困难的。因此,现在已经到了必须有某些有创意的作家进行帮助的时期。”
事实上,从陶瓷的发展历史来看,历史上也不乏有文人参与陶瓷的设计,例如,景德镇自有官窑之日伊始,其产品的造型与纹饰(既所谓“样制”)都由在京的相关机构中的艺术家设计。如《元史•百官四》记:元官窑(浮梁瓷局)生产的御用器的造型与纹饰就由将作院诸路金玉人匠总管府中的“画局”所设计。《大明会典》也记载到:“宣德八年,尚膳监题准,烧造龙、凤瓷器,差本部官一员,关出该监式样,往饶州烧造各样瓷器四十四万三千五百件。”也就是说,其“样式”即器物的造型色彩和纹饰由宫廷画家设计之后,通过尚膳监下达景德镇御器厂按图烧造。再如,在紫砂壶的制作中,亦缕有文人参与,清代文人吴仕(宜兴人,字克学,一字颐山,号拳石,明正德甲戍进士)就好壶艺,“亦淘细土,抟胚以指,捏法制器”。正是由于这些文人的介入,偶尔寄兴,才使“俗”工之物的文化品位得到提高,方能见其匠心,多有韵致。
[广告] 作品编号10031632,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宁静致远|带中华国礼章》
张忠伦作品 / 136×68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