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匣子作品简述:胡介鸣
从直观的角度描述,《在黑暗中看得更清楚》黑匣子——临界实验室在展览期间的呈现方式分为两个部分:黑匣子现场+信息交互展示区。 这两个区域的位置和间隔距离视现场的情形而定。
1、 黑匣子部分:
这个区域是一个长12米、高3米、宽2.4米的集装箱改建的临界实验室,“临界”是从英文“liminal”的意译而来,在这里是指“生活常态和艺术表现的界线”。实验室内部是没有视觉的,拒绝光线的理由是让我们开启除视觉以外的“感觉系统”来感悟,包括经验系统。
在展期内,黑匣子每天有新的行为参与者与观众之间交互的“活剧”演绎,每天有实时交互、信息反馈,实时存入黑匣子历史档案库,形成完整的文献资料。“活剧” 的来源是,通过征集、选择社会各个层面人士的行为方案,计划在9月组成“节目预告单”,类似“排片表”,在这里会将“表演者”的身份信息、行为方案、表演时间等信息列出,在展期内如期实施。观众可随意进入实验室现场参与、互动,注入“活”的元素。“活剧”征集聚焦在不同领域的社会个体,从自身对生存环境的认知出发,给出对“情景”的自我解读,由此作为起点,在“黑”中发酵,结合观众的介入,产生能量。
2、信息交互展示区部分:
信息交互展示区的内容有两类:A、黑匣子中正在发生的(现场不可见的)情景,这部分信息通过局域网传输。B、黑匣子中正在发生的信息在互联网上的信息,其中包含交互的内容,比如:微博信息等。观众也可现场实时参与。这部分的展示方式是通过装置不同的信息屏幕方式呈现。设想在馆内的休闲区内,如咖啡吧等休闲区。这部分的作用是将“黑”中的能量通过网络的“管道”进入公众视域再次“烹调”,重组来源于现实境遇中不同个体的能量信息。
黑匣子项目执行团队成员:张献、石可、林依韵、魏星、巢佳幸、胡为一
特邀:未来的节日、art-ba-ba流动空间、未知博物馆
技术团队:李涛、蔡连云
支持:香格纳画廊 喜马拉雅美术馆
[广告] 作品编号10031632,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宁静致远|带中华国礼章》
张忠伦作品 / 136×68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