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奥赛博物馆珍藏展正在中华艺术宫举办,这非常宝贵的美术学习与教学的机会,时间有限,稍纵即逝。继在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提出向美术专业学生开放临摹后,本报文化部再次提出,一方面要发动相关美术教育机构组织学生前往欣赏参观,同时进行临摹;一方面请主办方能给予全力支持。今天,记者就此采访中华艺术宫筹建办主任施大畏,他明确表示已有考虑,也向有关美术机构发出邀请,现正在研究制定公众来馆临摹学习的具体服务办法,会尽早给公众一个满意的答案。
施大畏说,中华艺术宫即将制定具体办法,欢迎艺术家、学生和艺术爱好者前往学习临摹。而且不仅仅局限于本次来沪展出的奥赛博物馆珍藏,中华艺术宫的所有展品,原则上都应该满足公众学习临摹的需求。
他说,国际上许多著名博物馆都可根据其相关规定,通过预约或在规定时间,接受艺术家、学生乃至业余爱好者前往临摹其展出的艺术作品。但我国的美术馆和博物馆尚未形成这样的制度。1978年,法国十九世纪农村风景画展在上海举办时,上海美协曾组织过一些画家前往临摹。当年的临摹学习者,如今大多已成上海美术界的中坚力量。施大畏对此记忆深刻,他当时临摹的是莱昂·莱尔米特的《收割者的酬劳》。这幅画这次再度来到上海。
“面对真迹临摹,与根据印刷品临摹,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施大畏说,“尤其是西方油画名作,我国公共艺术机构鲜有收藏展出。不少艺术学习者通过印刷品来了解,临摹,后来出国看到了真迹,才发现自己过去的理解有误。”
施大畏认为,临摹艺术大师作品,有助于学习者更深切地了解那些伟大的艺术,发现与大师的差距。资深艺术家通过临摹前辈大师作品,则会有更深的理解和新的启发。业余爱好者也可以通过临摹名作建立对艺术的感情,产生对文化的仰慕。正如人们所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临摹大师作品,对艺术爱好者来说也会有此奇功。提高国民基本素养,艺术是“基本”之一。只有懂艺术,才可能享受艺术。中华艺术宫责无旁贷,要为公众提升自身艺术素养的需求提供尽可能好的服务。
“中华艺术宫还在试运营阶段,但困难再多,也要解决。国际上著名的公共博物馆能做到的,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到?”施大畏表示,正在研究制定公众来馆临摹学习的具体办法。既要满足临摹之需,也要保障参观环境和展品安全。如果白天人多,可以专门开临摹夜场。
[广告] 作品编号10032237,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富水长流》
周裕国作品 / 49×98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