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滨的工笔画创作,是以关注并表现当代人普通生活为特点的,他挚著地在现实生活中寻找艺术灵感、发现形式,并以平实、朴素的手法去表现一种质朴之美。
这使得王海滨成为我们瞩目的青年画家,因为,画家的艺术实践表明,他面对潮流与时尚,有自己不变的理念与态度,他的选择首先是一种立场使然,也就是说,他的艺术主题是当代普通人和他们平凡的生活,在以“人”为主题的创作中,画家寄予了一种现实关怀,在表现他们的生存状态中,肯定了他们的勤劳、坚韧、任劳任怨的美德和品质。
王海滨的这一艺术选择,本身便显示出一种信念的坚定,也是不落俗套的艺术之路,即从发扬与延伸现实主义精神出发,并结合当代文化语境对人的认识和价值、意义的评断标准,对现实主义绘画风格和写实手法进行拆解与改造,使之在不脱离其基本形态的情况下,又融合了一些表现手法、写意手法、以及恰倒好处的变形、夸张,使笔下的人物与相关主题更本质化,以揭示人在当代的精神面貌和生存状态。
王海滨迈出的是极有意义的一步。
这一步的重要性在于,从此他的艺术植根于现实生活的沃土,他的艺术视野因而更加广阔,他的道路更加坚实,我们在他的作品中已经看到,洋溢在作品中的平民意识和人文情怀。画家生活在一个巨变的年代,使他得以在多元化的现实中,拓展了胸襟与视域,得以在一个高度上,把艺术的主题进行深化,使之有别于从前的现实主义的误区——主题的叙事化、情节的戏剧化、人物的虚假化以及整体的假、大、空氛围,不同的是,王海滨的工笔画创作始终以置身在其间的视角,带着真挚的情感注视着寻常百姓的平凡生活和喜怒哀乐。
仅此,可以证明,画家是以良知去驾驭笔墨、形式、色彩和语言的,用以言说他的父老乡亲与兄弟姐妹的生存状态和生命精神的。
一个艺术家的作品,关注什么、漠视什么、守望什么、放弃什么仍然是当代艺术不可或缺的价值判断,作品仍然是艺术家的价值观和自我形象塑造的实证,在我们当下的时代,面对诸多诱惑,有些人正在丧失一些至关重要的基本品质。
在王海滨笔下,创作的主角与画面中的人物都是进城的民工,以及平凡岗位上的工人和老百姓,这是画家创作的主流,另一些是描绘少数民族风情与都市青年生活的作品,还有一些是历史画创作。但是,作为一种取向,王海滨痴迷与醉心的仍然是《都市•车站2006、1、8》里的民工、《进入市区》的农民、《都市•等待》的待业者,以及《都市•协管》、《都市保安》、《都市•车场管理》等人物,也许画家也这些陌生的人物在情感上有内在的一致性,也许是出于和谐社会理念中对弱势群体的关心,王海滨的形式、语言都是浸满了亲情的,因而,这些作品尽管总体风格平实、朴素,却感人至深,其审美效应与美感魅力在不事张扬中,叩动着人们的心灵。
工笔画转而表现现代生活,是近代以来的艺术课题,它存在着一个因时空变化而引起的转换问题,同时也考验着当代画家的智慧和能力。
作为在学校教育中成长起来的画家,王海滨受过严格的训练,熟知工笔画史上各种流派、风格的技法、经验与特点,传统的经验成为他艺术资源的重要部分。在他的作品中,不难看到深厚的造型功力和造型才能,譬如《都市等待》中的中年妇女等,便都透露出《元世祖像》、《明人肖像》的影响,这些人物处在特定环境中的精神状态,造型中各部位之间的关联性,以及现实精神、写实风格与平面空间、表现感觉等的总体处理等等,都能看到画家在形神兼备的追求中,所达到的娴熟程度。
解读作品,不难看出,王海滨在近期创作中,艺术的取向更重内在、单纯的凝练,使作品更符合艺术与艺术规律;工笔画的三矾九染和复杂程序,既是一种局限,又是一种优势,而且,在发展中的“工而不工”与“不工之工”,工笔写意与写意重彩等,都为工笔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经验;王海滨敏感于多元化时代对自己观念、思维与创意精神的激活,在实践中,完成着“以技入道”的跨越,使他的艺术日臻成熟。
关注人,关注人的生存,关注人的精神,是王海滨为自己确立的艺术宗旨,而展示当代人的平实、朴素、勤恳的品质,则是王海滨在作品中努力去揭示的,无疑,王海滨的选择,是对自己的挑战,也是对自己的超越,只要步履坚实,辛勤耕耘,必有收获。
[广告] 作品编号10031632,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宁静致远|带中华国礼章》
张忠伦作品 / 136×68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