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春拍,北京保利从法国重要藏家手中征集到一套极为精彩的《宋元名翰册》,此册共有十开,北宋1开,南宋6开,南宋至元2开,元代1开,计有:北宋佚名《明皇幸蜀图》、南宋佚名《牧牛图》、南宋佚名《高士临眺图》、南宋佚名《寻梅访友图》、南宋佚名《岁安图》、南宋佚名《牡丹图》、南宋至元佚名《野舟横渡图》、南宋至元仿画绣《梅花山禽图》和元佚名《江中垂钓图》、元佚名《山居图》十开。
此册十开上都有耿昭忠、耿嘉祚的鉴藏印,这说明是由耿氏父子集合而成册的。其中南宋佚名《寻梅访友图》一开,画上有明代大收藏家项元汴的收藏印二方,“子京”葫芦印和“项墨林父秘笈之印”,左下角有明代吴廷收藏印“吴廷”,惜不全,但能识辨。另在一开南宋至元期间的仿画绣上,右下角有“江村”一印,也是吴廷的收藏印,即此册曾为吴廷收藏过,这说明此开在明代曾经项元汴、吴廷收藏过,后来到了耿昭忠、耿嘉祚父子手上收藏。现分述如下:
1、北宋宫廷画家《明皇幸蜀图》
全图画崇山峻岭间一队骑旅自右侧山间穿出,向远山绕道行进,中间劳顿休憩,绘侍驭者数人解马放驼略作歇息。画中山势突兀,树木高耸,山石有勾勒无皴法,有唐代山水画面貌的遗风,比较接近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青绿山水画风。
设色绢本团扇
D:30.5cm
来源:欧洲重要藏家旧藏。
估价:RMB 50,000-100,000
图一 李昭道《明皇幸蜀图》
仔细与传世的李昭道《明皇幸蜀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一)比对,可以发现:此开为《明皇幸蜀图》的中间一段——绘侍驭解马放驼部分。《明皇幸蜀图》共有三部分:明皇过桥入蜀、侍驭解马放驼、蜀道难于上青天。正如《唐史》记载:“嘉陵山川,帝(唐明皇)乘赤缥起三骏,于诸王及嫔御十数骑,出飞仙岭下,初见平陆,马皆若驾,而帝马见小桥,作徘徊不进状。”
本图上有耿昭忠鉴藏印三方:“真赏”、“信公珍赏”、“公”,耿嘉祚鉴藏印一方“会侯珍赏”。有趣的是,收藏在台北故宫的李昭道《明皇幸蜀图》也有耿昭忠鉴藏印“信公珍赏”一方,耿嘉祚鉴藏印“会侯珍赏”一方、说明耿氏父子对宋代画作《明皇幸蜀图》的偏爱。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传为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也被今天的学者鉴定为北宋宫廷画家摹本,正与此开相同。本图构图雄奇,时代特征明显,体现了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绘画遗风。全图以山水为主,人物鞍马为辅,山水画的比重在构图上明显增强,在构图意识上进行了创新,用石青、石绿、朱砂等重彩设色,不加皴斫,保持着李氏父子“金碧山水”的一派遗风,但却做到了色不压线,保持着线的节奏美,并能达到色彩明丽和谐,格调典雅,使得画面场景复杂而又具体,色彩绚丽却沉着和谐。由此可以推断的是:此图为北宋宫廷画家高手所绘。
此外,将此开与台北故宫博物院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相比较,此开无论是在线条上、画法上、及设色上比台北故宫的《明皇幸蜀图》稍显文雅,台北故宫的《明皇幸蜀图》是以青绿为主,而此开更为接近唐代绘画的风格。
2、南宋佚名《岁安图》
设色绢本团扇 D:25cm
来源:欧洲重要藏家旧藏。
估价:RMB 50,000-100,000
此开绘芦苇穗,取其谐音“岁”,画鹌鹑,取其谐音“安”,故名“岁安图”。图中双勾芦苇,一枝斜出,苇穗正实,栩栩如生的鹌鹑全用工笔画就,线条干净利落,坚如钢丝,设色考究,自然逼真。画上有耿昭忠鉴藏印三方:“真赏”、“信公珍赏”、“公”,耿嘉祚鉴藏印一方“会侯珍赏”,另有一印漫漶不清。
3、元佚名《江中垂钓图》
设色绢本团扇 22.5×25 cm
来源:欧洲重要藏家旧藏。
估价:RMB 50,000-100,000
此开是元代典型的三段式构图画法,绘近渚高岸,松树二株,遒虬挺拔,杂木数株,横丛贯生。江河开阔,渔翁静坐垂钓,宁谧安逸。天际远山,若隐若现。画上有耿昭忠鉴藏印三方:“真赏”、“信公珍赏”、“公”。耿嘉祚鉴藏印“会侯珍藏”、“耿嘉祚印”二方,另在此开上有“云西”一印,或有可能为元代曹云西所画,尚待进一步研究。
[广告] 作品编号10033832,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得大鱼》
鲁叁田作品 / 50×50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