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广东艺术传播力不够,理由很多,先从我生活经历来管见一斑。1992年我读广州美院油画系时,油画系分了三个画室,其中二画室是专门研究当代艺术,当时一般叫新潮、前卫、先锋艺术。记得高年级的同学很活跃,敲木鱼,画禅宗,在校门口撒垃圾搞行为艺术,被传统艺术家嗤之以鼻。那么多年的当代艺术搞下来,到现在2012年,当我在全国这个天平上看到四川很多跟我同辈的人,在当代艺术界活跃闪光时,我目光不禁返回寻找,我同辈的广东当代艺术家安在?
如今的当代艺术甚嚣尘上,拍卖天价,各种画展不亚于全国美展。于是回想二十多年来的油画系二画室,出了那么多人,应该是得风气之先,弄潮儿早已涉海,但我现在于全国各大型展览名单,很少见。为什么那时这么有当代眼光,现在却打不出来。我也有意识地寻访,发现很多还在画,而且水平相当不错,如果把二画室历年的当代艺术家汇集一展,将洋洋大观。因此,从非常依靠传播力的当代艺术状况可知,广东艺术传播力不够,尤其缺乏理论的推广。
在我读美院二年级时,美院成立了个美术史系,专门研究中西美术史的,到现在也有十八九年了,正所谓科班出身,每年出那么多人,但很少听说有毕业生做回本专业的。即便做回本行,跟中美、川美来比,简直少的可怜,在全国的平台上很少听说过有谁。近几年,国内活跃的批评新势力,大部分是出身北京与重庆,竟然没有发现广州的。广州一般读史论的,大都不做摇笔杆子的文字工作。为什么?因为这方水土上的人实际,怎么实际法呢?是学史论的本身接触古画与艺术理念比较多,转行搞当代艺术与古画临摹很容易上手。于是写文字不如画一张画来钱快,多少钱一张很兑现,退一步来说,画出来没人买,用来送人也实在。
谁去写文章,写了又没地方发表,还要做书斋子,耐住寂寞,守住清贫,坐稳冷板,孤灯青影,谁愿意做这些工作呢?还有一些毕业后确实是做了摇笔杆子,但写的都是静态的文字,兼静态的思维,相当于记录式的秘书文字,这样写着自己也没兴趣了,于是纷纷考研或转行搞其它去了。考研也是去考绘画专业多,而仅有的史论硕士也是想去各收藏部当拍卖师。因此,这是我归结广东艺术传播弱的一个缩影。
[广告] 作品编号10031632,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宁静致远|带中华国礼章》
张忠伦作品 / 136×68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