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文物艺术品已经继房地产、股票之后成为又一个投资热点,社会上鉴藏风尚十分流行,各个阶层的人们纷纷加入鉴藏群体,电视“鉴宝”节目也随之大量出台。然而,这些“鉴宝”节目往往过度宣传文物艺术品收藏的投资功能,只注意提示观众关注藏品的经济价值,而忽略乃至遮蔽了它们的文化传承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这样的节目,名为“鉴宝”,实是“鉴钱”,对人们的收藏观、社会的价值观是一种可怕的误导。
多年来,几乎每天都有熟悉或陌生的朋友让我“鉴宝”。他们让我看过的各类“藏品”,从字画、玉器、瓷器、家具到成扇、紫砂壶、砚台、铜墨盒,不止数万件,但总的印象是真品少,珍品更少。久而久之,我也为持宝人总结出一些怎样参与“鉴宝”的门道儿,而这些经验与患者找医生看病好有一比。
患者,要知道自己的病源;持宝人,也要知道宝物的来历。
生了病,虽然要到医院经过医生诊断才能确定病源,但是患者也应该多少掌握一些医学常识,大概知道自己的病因。比如得了感冒这样的常见病,是吃出来的、穿出来的、坐出来的还是熬出来的,患者会有个基本的感觉,并会将这个感觉提供给医生,以利医生诊断时参考。同样,家里发现宝物,也要知道它的来历。有的持宝人在家里偶然翻出一件旧东西,就如获至宝,想拿到拍卖会上立马卖个高价。他不知道那只是一件普通的旧物,没有任何文物价值。其实他应该想想,他家几代都是平民百姓,根本没有财力和眼力去买珍贵的文物,先人留下的都是些旧时常见的生活用品,放到现在仍然不值钱。老话说“祖宗显灵,坟头冒烟”会给家里带来财富和好运,但也不可能所有人家的祖坟都冒烟呀。还有一些收藏爱好者总想捡个大“漏儿”,想通过这种方式“一夜暴富”,快速实现发财梦,这也是缺乏清醒的自我认知的非理性表现。此外,购买文物时还要做到知己知彼,尽量了解对方的来历。很多靠赝品赚钱的骗子都把自己说成是历史名人的后代,把假货说成是传承有绪的宝贝。在前不久举办的一次文物鉴定会上,一位北京女藏友让专家为其收藏的一件“官窑”瓷器“掌眼”,没想到鉴定结果却令她大失所望。鉴定专家告诉她,那是件赝品,没有收藏价值,顶多值200元。它底部虽有烧制的“官”字,看似官窑标志,但古代真正的官窑一般不带“官”字。很多藏友过于迷信瓷器上的字迹,把它们视为真品的标志,以致屡屡上当受骗,其实他们就是吃了不了解文物的来历、不清楚卖方的底细的亏。
[广告] 作品编号10031632,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宁静致远|带中华国礼章》
张忠伦作品 / 136×68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