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著名的“红旗渠”的故乡,河南与山西交界的林州有一个新的名胜“太行山大峡谷”。在这里高山拔地而起,峡谷险峰,山深林密。近年交通便利了,有一些喜欢写生的画家陆续前来,一传十十传百,“到林州,到石板岩去写生”已经成了画家们向往的事情。
写生的趣味在于新,新的课题新的感受新的画面。正是这些新问题是作画的刺激,是作画的挑战。在家里画久了容易养出些积习,自己容易陷入“自我循环”的套路里,容易把笔画得太“顺理成章”、“熟能生巧”,也就是画得熟、甜和油了。走出自我循环的办法之一就是跑出去写生,面对大自然生生不息,抱定一个信念“每天的日出都是不同的”。用自己的眼睛去迎接每天不同的蓝天,迎接每天不同的秋风。
太行山的景物丰茂,浑厚华滋,千变万化。流连在山间树下,眼前所见没有一处景物是可以用西洋现成手法画出来的!在记忆里搜索外国风景宝库,竟没有一个现成直接搬来的手法能用。它的山村居民,它的泉水,它的石壁,处处启发我们画笔的动作,处处诱发我们构图的想象。从油画的历史来看,太行山是个新东西,从太行山的角度来看,油画是个新表述。两新之间互相滋养。
写生一段时间之后就会整理出几种“小品”的样式。在众多的构图、角度之上,总会形成几个构图,几个意境特别有意思,特别想画,想画得更精彩。从写生中来的意象,又比写生更单纯、更有意思。源于写生,又高于写生。
有了小品的意象之后,就会反反复复地画这同样的构思构图,每次都想再有所提炼,再单纯些,再有味道些!
古人画小品,外国人画油画也有不少小品类型的东西。有些大创作鸿篇巨制正是从小品里面积累孕育而来的。
从写生到小品是一步“飞跃”。写生并不是什么“客观”的东西,小品也不是变成了主观。但是,从写生到小品的孕育产生,毕竟是我们对于视觉素材的把握过程中的一步飞跃,消化吸收的一个新的环节、新的阶段。
画小品的时候更多是在心里一再唤起那次写生观察的记忆,而往往不必再去写生现场。但是对于有经验的作者,却可以在现场写生的时候就一次性地完成飞跃,把写生直接画成作品。印象派的一部分画就是这么出来,写生直接实现为作品。
直接实现为作品,这对于写生来说是大大的提高了要求。游戏升级了。甚至对于每一笔一划的要求也都大大提高。因此,游戏也就更加有趣,更有难度,玩儿成功了更上瘾。
画家们聚在太行山里,茂密的山林掩映农舍,白天作画晚上闲聊,神仙日子。对于多数画家来说,这种活动是个“小插曲”,休闲几日放松一把,转身回去仍旧是红尘呀滚滚痴痴呀情深。怎么办呢?有没有可能反过来,把红尘滚滚变成生命中的插曲?能不能基本上在神仙日子里活人呢?
我们在太行山上。俯瞰山下灯火繁华,不知如何回答生命里的基本课题!
2010年11月
[广告] 作品编号10031632,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宁静致远|带中华国礼章》
张忠伦作品 / 136×68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