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10 年9 月的一天,我应邀造访了志纯位于福建省画院的办公室兼画室。画室里挂的、摆的、堆的全都是志纯的作品,使原本相当宽敞的空间显得有些凌乱。我和志纯分别两年(其实还时常相见,只是不再终日聚首),我也知道他坚持创作数十载,我还拜读过他的画作和画集,但眼前琳琅满目的作品的丰硕和厚重依然让我感到震憾,我可以想见他这两年对创作全身心的投入。我可以感受到他创作的欲望、激情和思索的喷发。这些作品中除了他常年主打的水彩外,还有很多油画和国画,由此还可见志纯为自己创作搭建的平台的延展。真是所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二
我和志纯1982 年就认识了。同为出版服务。虽然平日与他交往不多,但共同的文体爱好使彼此感到亲切。1999 年11 月以后我们就是同一战壕的战友了。我们搭档为福建美术出版社打拚。当时的美术社是可以破产数次了,负债一屁股,人心涣散,没有任何策划和投资出版物的能力。但我们做梦般地带领全社走过了那段艰难岁月,在竞争激烈的图书市场中站稳了脚跟,走出了困境。如今美术社的美术技法类图书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优势地位,文化收藏类图书成为品牌图书。我们可以为市场即时提供的现货超过千种,甚至连盗版书都以福建美术出版社图书为摹本。
在福建美术出版社复兴过程中,志纯的成绩是不可磨灭的。他主持和责编的图书大都是双效益的。他策划编辑的《锁定美院》、《设计小典》丛书等许多品种都重印数次。在美术教材的营销中,他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效益显著。他主持印务工作期间,整体提高了美术社图书的印装质量。志纯是勤奋的人。在繁忙的本职工作之余,他执著地坚持业余绘画创作。他从不放弃任何外出写生的机会。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不断丰富了他的作品的内涵,激情始终饱满,“武功”日益精进。当他的绘画事业实现了从业余到专业的蜕变时,这座火山就喷发了。
三
我读志纯的作品很多年了。从青涩到成熟到游刃有余——不管哪个时期的作品似乎都有一种格调一以贯之。我觉得那就是“书卷气”。
或许水彩画这种创作样式本身就带着那股“书卷气”?我说不清。但志纯长期对水彩画情有独钟或许说是与生俱来的。志纯本人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精神都很阳光,很前卫,很时尚。他至今还喜欢穿那种竖领的“五四青年装”。也许这种“书卷气”便是他的性格烙印。从创作构思伊始就摒弃庸俗、摒弃琐碎、摒弃刻意修饰,便有了“书卷气”的成形。于是作品便让读者感到了轻松舒适和愉悦。
志纯作品中很大比例是室内景观。在客厅、沙发茶几前、在窗前。我们很少看到书的陈列,但我们可以感到这是一个闲适的所在,一个可以吟诗的所在、一个可以静思的所在,一个可以品尝人生百味的所在,一个可以敞开心扉的所在,一个唯美、雅致从容的所在。用当代青年的时兴语,就是那种“小资情调”。事实上这已为当代主流生活所包容。人们在呼吁,我们需要一片宁静的心的领地。
志纯送我一幅画,让我挑。我挑了一幅描写冬日旷野的水彩。我觉得这幅画很能代表他的风景作品。冬日里褪叶后光秃秃的树枝指向苍穹。原野上低矮的衰草与高挑的芦苇在寒风中摇曳,却依然挺拔。然而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天空与原野却铺陈着暖色的基调,浓云与山峦用错落有致的墨色来表现,整个色彩构成自然协调,生动地表达了冬日的苍凉和生命的坚韧与乐观。作者的表现手法是单纯的简约的,情感是炽热的、纯粹的——就是那种含而不露的“书卷气”。
志纯集结了他的作品意图做一阶段性的总结,我想这确是必须的。视野广阔了,思考深入了,境界高远了,积淀深厚了,以此来审视往昔的一切,前程就更加光明了。
2010 年11 月3 日
[广告] 作品编号10031632,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宁静致远|带中华国礼章》
张忠伦作品 / 136×68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