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我既是一个美术学院里的教书先生,又竭力想做一个艺术的创造者。这两者既是一对相反相成的冤家,又是一对相得益彰的挚友。为师要严、要规范,这几乎是永恒的道理。艺术创作又需要更多的包容,要独树一帜,这更是千真万确的。在我身上,就产生了一种很有趣的二元现象。如果在我的作品中去寻找某种反证,可能会引申出某些艺术创作的理论性问题。虽然我也关心理论研究,然而理论与实践究竟是大不相同的。
如同人们用语言或文字来思维和表述一样,画人是用绘画语言来思考和表述自己的想法的。为此,艺术语言大概应有两点特征:一是必须有一种通则,一种公共认可的艺术准则;二是通则必须隐于极具个性色彩的表述之中。种种思考及表述,在画人的脑海里是以其特有的逻辑来编织答案的。没有了这点个性色彩,我们的生活将失去很多乐趣。
这本集子中的作品,均为近两年的新作。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学艺已近五十年。至今,艺术上仍然有点“画无定势”。据老一辈的先生说:这是件好事,叫做没有“定型”。当然,这“定”与“不定”是相对而言的。集子中载有我手法不同的几类作品,在我看来,都是自已的“型”。其实,艺术创作是一种非常有趣的生活,多一点变化,少一点枯燥,才能使自身立体起来。
在我,做教书先生和画家的二元角色的转换中,做画家的机会不甚多。这一次蒙“华艺廊”诸位先生的美意,又过一次画家瘾,是十分开心的。如果有人问,我在二者之间作何选择,我真觉得二者都很难舍弃。画家有很多种,开一个展览,出一本画册,是做画家的基本条件。但做画家又很难,因为画家必须有一家之言,且言之有理,这是说来容易做来难的。所以,我相当珍惜这一机会。
说到我的书法作品,我从来都是把它的学习作为另一种艺术实践来补充自己,并没有想到书法与我的水墨人物画有什么太多的关系。然而关系是肯定的。那就是如同我的绘画学习中,油画、水粉、版画、雕塑、连环画、插图,种种都涉猎过一样,书法中多种书体我也均有涉猎,虽有所偏爱,也一样的不是太“定型”。
翻开一本画册,能给人有几种或是多类型的观感,应是一件很令人愉快的事。
我喜欢这种感觉。
陈振国
2005年中秋于
瑶溪书屋
[广告] 作品编号10031632,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宁静致远|带中华国礼章》
张忠伦作品 / 136×68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