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英柱的花草作品里,你几乎找不到他居住的古城大同的影子。塞外月冷,老城风霜,似都与他无关。关起门来,他的画案上常常开出美丽的花朵:安静的蜀葵、自在的牡丹、清香的桃桃李李。一个看似粗砺的汉子,笔下一枝冷梅、两蓬杂草、几丛疏竹都像诉说着别样的心事。他不事张扬的画,看似没有一点温度,就那样自自然然地存在着。看久,你才会看出一点颜色,闻到一缕余香,感觉就像手中放了一会儿的茶,有种宜人的温度,温暖,但绝不会灼伤你的手。他从遥远的地方走来,他说宋人山水巨帧、花卉小品都是用心触摸自然,元人更注重笔墨构成,明人承上启下,名家辈出,清代百花齐放。他做的是深怀敬意的学习体验,其行其止也都与绘画有了关联。淡云,小树,碧草,黄花在画家高英柱的眼里都是笔墨与情趣。他用笔从容,笔墨干净,整体疏朗,很少奇绝,却从不缺少意味。那意味隐藏在水墨晕染的叶片里,凝聚在枯笔延展的枝叉中。很多幅作品都显露出一种平常、自然的趣味。那砌下碧草、阶上青苔就是那样老老实实,原原本本的生长着,只不过不在土里,而在画中。这种老实与本分,有时会让人无端的感动。偶然看过高英柱练笔随手贴在墙上的山水一角,尺幅虽小,用笔却繁。用笔用墨用水,变化丰富有致,别有生机。含糊来去的笔墨很少,精准铺排的功夫为常人所不能及。其中临梅清的一纸小品,远山、溪谷、寺阁、屋舍、中庭、人物历历可见,尺幅仅半张A四纸大小,足见手上功夫。而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画面空间却也没显得如何局促。高英柱的画,清、高、远、淡,一如他的人生。“不薄今人爱古人”,自有敦厚面貌。观者如若有心,也能从他疏淡的水仙中看出些高洁,从千树万树桃花开中看出些烦躁,不是风景这边独好。他的花花草草、山山水水都一样进入了现代生活失境失意的匆忙与无奈。那不是高英柱一个人的事。他尽了些力,让人感受到苍山背后那一点冷冷的暖。
[广告] 作品编号10033063,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和美有余》
莒成蕾作品 / 38×38cm / 卡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