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远作品夏圭作品
靖康之变,宋室南渡,随着绘画中心转向南方,画家们更致力于塑造秀丽的江南山水形象,画风由北宋的雄壮浑厚转为空灵雅秀。号称南宋四家的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以清奇峭拔的形象和简括的笔墨章法开创了山水画艺术的新天地。尤其是马远、夏圭开创了一种成熟的山水样式,与前代的山水画相比有了鲜明的变化。
首先,在构图上:发展了李唐局部取景的风格,由北宋的全景式构图变为边角式构图。北宋中期之前的山水画,取景上多是上留天、下留地的全景式构图,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郭熙的《早春图》等。北宋后期绘画由于上层贵族及社会上对山水画的爱好,山水画开始具有众多的风格和情调,对优美意境的追求越来越甚。表现在构图上,全景式的取景方式开始向局部取景发展。由北宋进入南宋的李唐是体现这种变化的代表人物,作为北宋的画家其绘画保留了北宋绘画宏伟的气势,但是在取景上却更加注意景物的裁剪。从作为其代表作的《万壑松风》可以看出,他在取景着重刻画大山一隅的风景,不再是大山大水的全景构图方式。而作为“南宋四家”之首,其局部取景的绘画风格影响整个南宋画坛成为南宋绘画的一个重要特点。而作为传承者的马远、夏圭更是将这种局部取景的构图方式发展到极致。马夏活动年代基本相同,画风也基本相似,他们都继承和发展了李唐的画风,在章法上大胆取舍剪裁,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表现浓郁的诗意。这种“边角之景”的特点正如前人所指“全境不多,其小幅或峭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绝壁之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予人以玩味不尽的意趣。此突破全景程式而画边角之景的画风被称作“马一角”、“夏半边”。
在技法上,马夏山水不仅取景简,其用笔也更简约。在松石的刻画上,马夏都是简单的勾画出轮廓,再加几笔皴擦或斧劈就算完成,把北宋山水反复的皴擦手法加以简化,使画面更加的简洁,而意境更加深远。在皴法上马夏都有新的发展,马远继承李唐画风,更是将斧劈皴发展为“大斧劈皴”,以大斧劈皴的雄笔势刻画奇峭坚实的山石峰峦。《踏歌行》一图中,马远以大斧劈皴绘出的奇峰山石其雄健的气势不弱于北宋的全景山水给人的视觉震撼。与马远一样,夏圭也创出自己的“拖泥带水皴”,其《溪山清远图》即是以此种皴法绘制。此皴法是由大斧劈皴发展而来,是在大斧劈皴基础上,趁墨迹未干,用水加以淡化,使墨色显出由无到有,由淡到浓效果,把皴擦染三者融为一体。
五代宋初的山水没有突出的轮廓线。南方山水画,如董、巨、米氏重在绘画江南山峦的起伏绵延、烟雾的变幻不定,无论是长披麻皴绘制的山峦还是米氏云山都没有明确的轮廓线。北方的山水随轮廓突出,但是因为皴笔亦重所以并不十分醒目。而马夏的绘画轮廓突出,两者都是以简约的几笔勾出轮廓线,不同的是马远用大斧劈皴来皴染山石给人刚硬坚实的感觉,夏圭用拖泥带水皴,使山水呈现一种苍古而简约的气势。
马夏作为南宋著名画家,其后历代都有画家取法其画风以马夏为师,因而“马一角”、“夏半边”成为画家们熟识的绘画样式对后世山水画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广告] 作品编号10031632,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宁静致远|带中华国礼章》
张忠伦作品 / 136×68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