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在此统指文化名人和老书家。既已是名家,再怎么褒扬似乎也不为过,只是大家都来锦上添花,多一句少一句也就没了意思、成了无关紧要的事情。况且,很多名家的优秀品质,非吾辈无资格的平庸者所可赞颂。好在名家当中大多有雅量,不好为人师,亦不压抑后学,所以我们偶尔也能听到一些真实而有用的声音。一个名家,可以影响和带动一片。书法活动,之所以能达到今天的轰轰烈烈,拥有如此众多的爱好者,与近二十年来“书法热”的持久不无关系,与名家树立的地位、形象和表率作用分割不开。今天,书法家在推动和繁荣民族文化艺术的道路上,更是得天独厚、任重道远。民族丰腴的文化沉淀尤其是无以数计的传世珍品,为书法艺术得以代代传续提供了笃实的条件。真正沉浸其中,一来会不断汲取营养而壮大自我,二来会不断发现自身的诸端缺憾。历代的书法名家当中,不乏识见之士,是他们创造并引领我们走进瑰奇非常的书法艺术世界,虽然他们当时从事的活动远非只限于书法。谈及名家书法,我愿意再度援引启功先生的一句话:“名家之书,皆古人妙处与自家病处相结合之产物耳”(《论书札记》)。启功先生出语的坦诚、谦虚和直白,实在令人感动。“学,然后知不足”,“知耻近乎勇”,前辈大书家们,大都学有专长,于书学更是潜心修养。他们不以书法家而自居、而炫耀,不愿意熏熏然于名利场、乐滋滋于门前车马喧。翻一翻他们留给我们的著作、文章、墨迹,我们就会体会到其名副其实和来之不易。今天的书法名家,也要放在一个大的参照系中去观察,既有历史纵向的,也有当代横向的。看跟谁比,倘若自视过高,以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大吃老本,那也就辜负了时代的厚望。孙过庭《书谱》所说的“人书俱老”,不是一个谁都可以企及的高境界,并非人一老,其书也就自然而然地“老”了。“老”,意即成熟、老到、生拙等等,此时的使笔用墨,已然不斤斤于某些技巧和套路,随意挥写,但涉笔成趣,虽不拘束于规矩,但能左右逢源。“生拙”,不是指不会、不能、不熟练,而是指要保持一种敏锐的创作状态---一种对艺术感受的灵敏度,一旦这种灵敏度降低了,也就搞不出什么像样的东西了。“熟”,也并非一定就俗;只是,技法过于熟练之后,程式化的东西随之增多,可以品咂的自然趣味和余味也就少了。1999年9月16日
[广告] 作品编号10020626,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顺缘》
车厚宾作品 / 61×29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