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真品不多,但市民收藏心态趋向平和。
广东省拍协首场鉴宝活动为市民鉴数百件藏品
造假手法一:
塑料冒充玉器
广州市文物总店总经理曾波强一个上午看了60件瓷器杂项,其中只有七八件是真品。他拿着市民拿来的“玉砚台”,对着阳光看了几眼,下了定论:“这个连玉都不是”。他用手指敲敲这个砚台,发出清脆的“扣扣扣”声,与敲在厚玻璃上的声音相似。原来,这个砚台是用玻璃高仿而成的,表面有很明显的塑料感;另外,这个砚台雕工极差,连款字都写错,明显是仿品。
专家支招
曾波强表示:“仿造技术不断进步,收藏者也要不断接触市场,看穿真假的眼光才能不断进步。”
造假手法二:
旧仿作品居多
书画的鉴定件数虽然仅为瓷杂的1/3左右,但真品成数也仅为10%左右。两名男子拿着《五牛图》前来鉴定,被专家一眼就判了死刑,非常不服。在旧东西中也有部分旧仿品,如一件“刘墉书法”,如果是真品价格可达3万~5万元,而该件明显是旧仿,估计价格为数千元。
专家支招
广州艺拍总经理何向民表示,这种《五牛图》或《清明上河图》随处地摊可见。大多数市民还是停留在完全外行的水平,以为只要买旧,就一定不会买错,结果连真旧假旧都搞不清楚。
偶有真品亮点出现
不过,鉴定过程中偶尔也有亮点出现。有一件民国瓷塑,可能是石湾艺人在景德镇学瓷而制的作品,既有景德镇瓷器的特点,又有石湾传神的效果。
一名老先生把珍藏的两枚印章(下图)带到现场,一枚闲章“高山流水”,上还有名人款“江尊”;而另一枚上刻有竹子,颇为雅致。
现场:真品仅为藏品的一至两成
“我这件瓷器年份如何?”“年份不好。”“那是什么年份的?”“是‘后生仔’来的啦。”“即是大概几年前制的?”“3~10年而已。”在日前广东省拍卖行业协会举办的咨询活动现场,广东市场中的专家们几乎倾巢而出,为市民义务鉴宝。据瓷器、书画专家称,现场鉴定的书画、瓷器中,大概只有10%~20%为真品,珍品极少。不过与前几年相比,市民收藏的心态更趋向兴趣而不是投资,令专家们倍感欣慰。
[广告] 作品编号10031632,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宁静致远|带中华国礼章》
张忠伦作品 / 136×68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