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冥想的目光 黄冰莉/文
李青创作的动物肖像皆采用半身像的形式,每幅画的画幅较小,在墙面呈规则的方形排布开。作品的自身特点与展示方式相结合,便产生了一种直接而生动的效果。无形中,画里的动物和画外的观者形成了一股彼此注视的关系。这道目光超越了物质层面,从而不受物质世界的规律所涉。它是稳固、恒久的,不被流变所打扰。
李青作品的凝视感与眼睛有关。作品采用了统一的视角,观者的位置相对于画中的动物总是处于平视的角度。由于受到既定视线的控制,我们所能观察的范围就相对地有限;当我们看着画面,能且只能看着画中动物的脸。李青有选择地省略掉动物形貌方面的部分细节,尽管在一种明显地陶醉于绘画性的流畅笔触下面,我们还是可以发现,她有意地加强了动物的眼睛。动物的真实大小比例在此被忽略不计,不同的动物以几乎等大的尺寸出现在画上,这样做的目的正是为了表现眼睛。那幅描绘兔子的画里,兔子的头部的大部分被置于画外,眼部亦成为画面的视觉中心。这样一来,观者的视线总是在不经意间与画中动物的目光相遇。而每幅画采用相同的方式,使动物与观者的彼此注视被提炼为一个连续、反复的过程。
该作品使用写实性手法,但奇怪的是,李青的作品并不曾给我任何真实感。这跟形象的相似度无关,而是由于她笔下的动物所具有的非物质性。动物的头部几乎占据了整个画面,角度仅有或正或侧之不同。对于习性各异的动物来说,这是一个奇怪的角度。兔子不是蹬跳离地、身体悬空,鱼不再恣意游走。它们存在于那里,停留在相同的姿势上。但这绝不是摄影中经常使用到的那种特写的手法所造成的。照相机从连续性时间中捕捉断裂的一瞬间,而该作品中的动物却仿佛处于时间的真空状态。动物们的体态和姿势凝固在同一个点上,被抽空的背景仅剩淡淡的空白。动物在失去了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性方面等具体信息后被孤立地表现,成为了一个概念性的形象。此形象不对对象作一时、一地的真实再现,而是一种永久性的概括。与其说,它来自于我们的眼之所摄,不如说是存在于人的想象中更为恰适。
正因为如此,这里的注视才与惯常的注视产生了区别。在我们的目光里,画中的动物显得完好和沉静,它们仿佛居住在另一个世界,存在于实在与时间之外。而动物的形象在此终究不过是一种媒介,目光亦是冥想。通过与动物互相凝视,我们抵临了一个存在于内部的精神世界。那个世界,我至今无法用语言加以勾勒。
[广告] 作品编号10030953,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哝语话秋宝》
王孝华作品 / 68×68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