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代,真正活跃古董市场的不是古董商,而是牙侩或经纪人。牙侩又称牙人,他们专门联系买主和卖主,协调古董价格,促成交易完成。他们甚至不需要什么投资或本金,是一种更为典型和纯粹的商人。成都官府旧有黄筌等所画屏风多面,因年久破损,新来的清河遂将其取下,请人重画。换下的这批旧画“呼牙侩高评其直以自售”。在这里牙侩显然是一位估价和鉴赏的权威,是一般的商人或艺术家所无法胜任的。
还有比牙侩更先进的古董商,其身份、职业类似今天的艺术品经纪人。宋代绘画市场中“村田乐”的题材十分流行,也随之产生了一批专画此题材的画家,杨威就是其中之一。由于他画得比较出名,就有一些画商专做他的画。杨威似乎也十分乐意与画商合作,每次他都要问画商将到何处卖画,如果有到京都去的,杨威就建议他去画院门前卖去。画商按他的意思在画院前卖画,果然画院中人争相购买,获益倍增。
牙侩、古董经纪人的出现,活跃了古董市场。在商品化席卷社会的宋代,古董作为商品便大量地挺进市场,其态势显然是唐代无法同日而语的。当然,这古董市场的主角依然是士大夫阶层,他们有兴趣,也有经济实力。由于古董不能再生产,而且其获得也与直接生产劳动无关,因而买卖古董是一个极其有利可图的行业。宋代经营古董的主要是“古董行”的老板,他们往往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力和考古技能,有雄厚的资金,并与文人士大夫阶层有较多接触。一些经营杂货的小贩也参与经营一些价值较小的古玩,当然其中也有少数实力较强者买卖大宗古董。另外,文人士大夫之间互相转售古董者也相当常见。
古董价格是一个饶有兴味的问题。对于一个个陌生而古老的器物,宋人不知有何依据而定出各个具体的价格。我们只能从一些静止的价格记载中,通过比较的方法来对此进行分析。据宋人笔记,当时人们确定某件古董价格,往往比较注重四个因素,即形制、工艺、质地和有无著录。相反,对于年代之远近却并不很在意,至少它不是主要考虑因素。同时,宋人买古董似乎很重视其收藏史,也许这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价值和真伪吧,如果曾有大收藏家藏玩过,其真伪也就不言而喻了。
在宋代,古董的保值功能还不明显,人们对同一件古董的价值的评价并不稳定,有些古董几次转手再卖时价格还会降低。可见,宋人购藏古董大概还不至于以保值为主要目的,主要仍是为了日常把玩。
[广告] 作品编号10034271,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美人图》
郝有品作品 / 50×50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