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倍受关注的国内各大拍卖公司2006年春季艺术品大拍终于于上周落下了帷幕。往年的七月,夏拍已经粉墨登场,而今年,在众多拍企热捧的四季大拍中,不仅春拍姗姗来迟,就连夏拍也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有的则干脆直接从春拍跨度到秋拍,夏拍俨然成了一泓静水。究其原因,是价格虚火作祟,拍企正调整“步调”,买家则对“连根”效应兴趣大减,“学术型”艺术品正成为他们的热捧对象。
内幕:虚火的“连根”效应
几经周折,记者找到了一位极不情愿透露天价内幕的上海某著名拍卖公司艺术品部的负责人。
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艺术品天价在今年以来,其虚火势头正逐渐呈下行趋势。
“为何会出现价格虚火?这与画廊或拍卖公司的包装无关,而纯粹的是‘连根’效应。所谓‘连根’效应,就是指当某一位艺术家在大红大紫之后,其徒子徒孙都跟着‘沾光’,就是你不去包装他,买家自己也会出高价去购买他们的作品。年复日久,他们的价格也就愈加升温。”这位负责人说。
据他透露,在2000年的一次书画拍卖会上,该公司将某画派代表人物的一幅书画拍到了每平方尺90余万元。
“这个价格在当时是相当高的,在拍卖该画家作品之前,该画派的作品价格一直很低,且多为私下交易。那次拍卖成功之后,该画家一炮走红。如今,他的画作价格已经远远超出了当时的价格。”这位负责人说。
据他统计,自该画家作品创下天价之后,其所在画派的画家也跟着“沾光”,价格一出场就是高价,而且随着拍卖场次的增加而价格扶摇直上。
“后来,我记得在一次拍卖会上,该画派一位后生画家的作品也拍到了每平方尺2.2万元。我们当时定的起拍价每平方尺才2000元,而且还担心定价过高流标。这样的作品,真的有多大的价值实在难以恭维。但买家自己炒高了,我们不可能限价呀。事后,买家告诉我说,他看中的就是该画派某代表人物的名气,因为该后生画家是他的学生,因而认为竞买的标的价格一定会跟着他上升。这就是典型的‘连根’效应。像这样的情况,在艺术品拍卖特别是书画拍卖中是家常便饭的事。”这位负责人说。
买家:天价剑指“学术型”
“在艺术品拍卖界,‘连根’效应的确很普遍,但那些都逐渐成为过眼云烟。因为现在的买家对艺术品的竞买已经逐渐看清了其‘庐山真面目’。哪些可以出手,哪些不能出手,我们自己心里已经有了‘底’,现在理性多了。”江苏一位姓杨的大买家对记者说。
他表示,有相当一部分艺术品都决非是上乘之作。“这两年,拍卖场上出现的艺术品特别是书画类作品,有90%的作品质量粗糙,这类作品只能用来作装饰之用,没有更多的实用价值;有0.01%的作品质量上乘,不仅可以用作收藏、投资,还可以用于学术研究,具有极高的价值;而其余的作品质量都比较平庸,除了用于一般的投资、收藏外,价值并不大。因此,‘学术型’作品我
几乎志在必得。前些年,由于艺术知识的欠缺,买了许多平庸之作,走了许多弯路,但现在不会了。”这位买家说。
浙江另一位王姓艺术品大买家也认为,现在竞买艺术品更注重于“学术型”,因为只有“学术型”的作品才具有永盛不衰的收藏和投资价值。
“现在我们竞拍艺术品,主要看两个标准:首先是看作品有无学术研究价值,只要有研究价值的,我们就会出手;其次在有学术研究价值的前提下,看该作品的市场实际价格。也就是说,其价格要跟‘价值身份’匹配。具有高学术型的作品价值才高,只具一般性研究或是没有新的学术价值的作品,价格自然要低些。”这位买家说。
此外,接受采访的几家大型艺拍公司也证实,如今的拍卖场,只要稍稍具有一点学术价值的艺术品,其拍卖效果都很理想,几乎没有流标的机会。而那些打“擦边球”的作品,拍卖情况正每况愈下。
拍企:减少拍品精益求精
面对买家的“挑剔”,拍企将如何调整?
“正如你所说,很多拍企目前都放弃了夏拍而大力备战秋拍。因为对拍企而言,拍卖会场次的多少跟拍企的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没有太大的关系。如果拍卖场次越多,但拍品质量不高,成交量也低的情况下,对拍企的负面影响会很大。相反,拍卖会次数减少,拍品质量提高,成交率上升,拍企的生存空间就会越来越大。”上海拍卖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说。
“原来我们也准备做夏拍的,但由于春拍结果不太理想,因此,我们放弃了夏拍,目的就是想严把拍品质量关,希望能在秋拍上力争做到高、精、新。高就是高质量,精是指精品,新是指价格创新纪录。为此,从今年开始,我们只做两次拍卖会,那就是春拍和秋拍。”江苏某拍卖行的罗经理说。
“原来我们追求的是拍品数量,为了扩大影响,我们推出‘拍卖保真’措施。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我们发现还不如在拍品质量上做文章。因为作品‘保真’麻烦事情多。如果在拍品上严把质量关,一拍即出要省很多事,因此,不如截住拍品质量源头。我们公司也取消了夏拍备战秋拍。”浙江某拍卖公司的周经理如是说。
[广告] 作品编号10031632,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宁静致远|带中华国礼章》
张忠伦作品 / 136×68cm / 软片未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