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报道 |
保真商城 | 名家合作 |
2014-06-28 “匠气3”装置艺术展展览海报《梁》李洪波2014《今古奇观之十九》王雷150x115cm2012《修复-盆景》魏明37x52x51cm2012《穿木之一》叶森33x33x23cm2014北京 展览时间:2014-06-28-2014-07-30 展览城市:北京-北京 展览机构:红门画廊 展览地址:崇文门东大街东便门角楼 参展人员:李洪波王雷魏明叶森 展览备注:开幕时间:2014-06-2815:00-17:00 展览介绍 李洪波、魏明、王雷、叶森四人组合的“匠气”主题已进行两年多的时间,如今在红门画廊举办第三次的展览。而随着他们的艺术实践,人们不断地言说“匠气”在当代文化的一潭浑水中冒出许多词藻语泡。高雅的艺术中人往往排斥“匠”的身份,他们认为艺术作品是思想的产物,艺术家不应该沦为技术的奴隶。这的确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文明警告;低调的草根平民往往相信手艺饱含精神,万物皆有灵性,而思想者不脱离实践才能保持成果的鲜活。但凡“气”者,皆属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所以,匠气并不是一种被规定了的风格,它原本就如高天流云荡漾到低处,接了地气,在传统乡土民间文化中滋润着芸芸众生,一度生成了广阔天地的大气候。而今,现代化、城市化已将乡土开发殆尽,花儿不再芬芳,匠气不再氤氲。艺术高扬自我与观念、以跨界求创新;艺者都在争当飚谋略智慧、玩文化高深的哲人。有时候,看到一些被认为匠气的东西,如同一股清新的山野气,倒是觉得活在世上虚幻中,从此看到实在。并不渴望天降大任于斯人,并未抢占要塞山头当前卫——李洪波、魏明、王雷、叶森在艰难中工作着——心、手、眼,想、作、看,包含了技术、视觉与思想,他们只是想以匠心与手艺在今天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同时,更加历练自我超越的自信。我想起多年前看一个陕北老巧婆婆剪窗花时全神贯注的状态,似乎忘却了现实中的一切,我忍不住弱弱地问道:“你心里面想些什么?”她过了好久才缓缓从里面出来,回答我:“我什么都没想,心里面空空儿的——”呵呵!这让我觉悟,匠作手艺的过程其实是对现实的清空与理想的采纳并行,投入全部身心精力与情感,开辟心中空空无垠,可容下新的世界或宇宙。何必东张西望零打碎敲闲言碎语呢?吕胜中2014年6月9日于转折点艺术家简介:李洪波李洪波将纸的可能性发挥到了极致:轻薄的纸片在他的手中变成了惟妙惟肖的红门画廊的梁、柱子和石砖。这些人们印象中沉重的物件被他用如此轻薄的材料呈现出来,打破了人们对“轻”与“重”的常规理解,呈现出一种内在冲突中的和谐感。尽管李洪波将纸的物理特性和可塑性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的作品又不仅仅停留在纸本身。他的作品带领着我们去思考,我们如何可以打破常规,挑战我们自己和材料的可能性,而创造出更杰出的作品。魏明魏明的艺术创作常常让我们想起修复受损物的行为。然而,魏明的作品更上一层楼,超越了简单的“修复”的概念。这尤其是因为他将“克隆”的概念融入到了他的作品当中,而这种简单的“重复”却往往会带来更复杂和深远的意义。因此,当他在“修复”一个物件时,他并不是将其还原,而是赋予其新的特点,使其重生。王雷王雷的创作非常地独具一格:他居然用卫生纸编织出了服装。当他还在上学的时候,王雷的老师鼓励学生们将一个材料的“不可能”变成“可能”,而卫生纸,就是王雷对这个难题的解答。从那以后,王雷也开始使用其他的材料,比如说旧书,毛毯以及画卷。更值得一提的是王雷对报纸的利用:他剪裁出报纸上的新闻人物然后加入到他的服装上,引导着我们去反思日常生活中我们与大众媒体的关系。叶森叶森的作品总是会给欣赏者带来矛盾的感受:乍一眼看上去似乎很简单,甚至幼稚,而细细端详片刻又觉得韵味无穷、包罗万象。他将木头的物理性质研究得极其透彻,从而在他的作品里,木头这种材料的特性以及作品的内涵总是非常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同时他的一些其他作品,比如说他的椅子们,又是非常实用的——这就又让我们去思考艺术作品的欣赏性和实用性的关系。 |
推荐相关阅读 |
书画艺术报道 |
签约合作公告 | 我要签约合作 >> |
报道各地 |
特色专栏 | 总 2 期 >> |
名家电子专刊 | 进入 >> |
专题中心 | 进入 >> |
今日累计满额200元 随机赠送小品国画一幅 |
字画之家官网 | ||||||||||||||||||||||
|
||||||||||||||||||||||
返回 ↑ 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