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体结构,布置、位置、间架结构。也指点画之间的联结、搭配和组合,以及实画私虚白的布置(阴阳)--一-一"结体"。它除了追求点画的精严之外,更要求结体的柔美感意趣。因此,不同书体与不同书风的组合,形成了千姿万态的风貌。
书法,虽然不是具象的造型艺术,而是以美化汉字为的的意象艺术。它是把固有汉字塑造出具有特色、有情感,是书者在有限空间别出心裁地进行组合,从而能够达到和谐分割本领。书法家强烈的风格才能体现出来! 纵观历史,从各种书体的发展来看,甲骨、金文、甚至是小篆与隶书,是以实用而流行于世的。但由于当时的文化为贵族社会所垄断,写、刻、铸在龟甲、铜器、石碑上的文字,为了体现统制者的威严典重,书写者总想把文字写的谨饬雅正。然而,遗憾的事,由于书写工具和材料的简陋以及书写技巧的不成熟,在点画与字形的控制上,很难得到匀整的效果,不自觉性,"随意生发"给后人为之心醉的古朴自然的意趣。
《爨龙颜碑》
《瘗鹤铭》
事实上古人始终追求匀整之美。 秦以李斯为首除了划一文字结构外,书风的匀称结构严谨度初步实现。随着书体进一步演化,点画形态的丰富也导致字形的变化而变化。狭长形的小篆让位于扁横形的隶书,运用在丰碑巨碣上,都以严谨匀称的结体著称。 点画形态越来越丰富,不可能像小篆那样夸张纵长的线条;其次,随着隶书中波磔的逐渐隐退与转化,也可能继续强调横向的格局。汉隶向唐楷进化过程中,应该说,六朝的典型书体"魏碑"其结体遗留着不同程度的隶意,点画之间"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气"。
《颜勤礼碑》
当下人的观点,似为不成熟楷书。我们从南碑的《爨龙颜碑》与《瘗鹤铭》相比较,北碑四世纪上叶到中下叶的各种造像石,在百余年的发展中无不显示了这个规律。于是隋唐之交的欧阳询谐书在这个规律作用下,结体的匀整已达到成的地步,誉称为"楷范"。虽说欧的楷书已是成熟楷书的典范,但结体变化并不到此停顿,他的结体用笔,尚存隶法。真正"是始卓然成为唐代之书",是"书法大备"的书家,当推中唐颜真卿。他除了阐发用笔之妙外,在结体上,追求"正而不拘,庄而不险"的意趣,如《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在平整之中体现出更加含蓄、巧妙的布白之美,是大巧若拙的美。 这些典范书体的小篆、隶书、楷书……静宝的书体发展中表现得很明显,但从审美的要求来说,人们并不满足于审美要求。
书写的技巧成熟的书家完全把握好尚追求不同意趣结体方法、规律激活楷意,早于唐楷的草书与行书创作中,二王父子为代表书法家,在化静为动过程中,意在笔先的创作观念促使许多后来书法家去强化汉字的造型之美。作为独立绘画、建筑等艺术之外的书法,探索新层次上结体规律,尤其是行草书规律是富有现实意义的事。
《兰亭序》
宗白华《艺境》"生活上、人格上的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以虚灵的胸襟、玄学的意味体会自然"。的确是一位正襟危坐或肃立不动的人,是难见其真性情的,只有在日常的饮食起居中,才能看见一个生机勃勃的人。称为艺术的书法,行草感染力更强一些,道理也同于此。晋人书法所以富有韵致,率性、天趣不造作。正如一向豁达的人,伸手迈足无不洒脱自如,唐楷过分讲法,一足迈到何处,一手伸至何方,都有定规,当然就谈不上韵致了。晋人之韵,全在洒脱,点画的自如,造成了空白的微妙变化,于是“意外生体,今有异势”,自然又必然!《兰亭序》结构规律,后人临习,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广告] 作品编号10031632,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宁静致远|带中华国礼章》
张忠伦作品 / 136×68cm / 软片未裱